数学

从小学数学阅读的现状谈起

时间:2016-10-3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有效的数学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够使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方法,提高数学阅读能力;能够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逐渐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为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从目前学生的阅读情况来看,不禁让人心寒,先让我们来看几个阅读现状: 
   
  一、数学阅读的现状 
   
  现状一:学生对数学阅读毫无“感觉”。 
  数学课上,当学生做完作业离下课还有一段时间,老师提出:先做完作业的同学自己看一会儿书,此时98%的学生都拿出的是《安徒生童话》、《我们爱科学》等一系列的读物,只有极个别孩子会主动看一些数学方面的资料。老师又提出:能不能看一会儿数学方面的书。学生没法,只好拿出数学类书阅读。但有一部分学生把数学报放台上,而眼睛看着别的读物,还有的学生也无心读,只是快速地翻阅,好像看漫画书一般。 
  现状二:阅读的习惯导致成绩的差异。 
  几乎每个老师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进行完一次练习后,请做错的学生自己重新再做一遍,学生会完成得相当出色,问其原因是没有把题目读仔细,把“少”字看丢了或是把数字看错了等等。 
  现状三:缺乏最基本的数学常识。 
  在华罗庚、祖冲之、刘徽、陈景润等名字中,你认为有 位是数学家。A、四B、三C、二D、一 
  近85%的学生选择B。因为陈景润没有在数学书中出现,所以学生认为他不是数学家,缺乏阅读导致学生连最基本的数学常识都不懂。 
  现状四:数学教材经常被遗弃。 
  不论是公开课还是随堂课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教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深入浅出,课上得非常精彩,但在课上要求学生看教材的时候很少,把数学课本仅仅当成了习题集。有的甚至一学期下来,学生未能好好地阅读过自己的数学课本,对其中的概念、例题出自何处一概不知,对整册教材的体系不了解。这其实也是导致差生产生的一种情况。 
  从上述这些现状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我们的孩子和教师对数学阅读有一定的误区,对数学阅读的兴趣不浓,对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尚未深入认识,对学生的数学阅读培养不到位。下面就介绍笔者近年来针对以上几个现状通过实践、探索,寻找到的几种有效的阅读策略。 
   
  二、在实践中寻找对策 
   
  1.意犹未尽激发阅读的兴趣 
  心理学家希尔博士说过:“人与人之间有很少的差距,那就是对事物有无兴趣,这种很小的差距所形成的结果却是非常大的,那就是兴趣可能使你通向成功,无兴趣可能使你通向失败。”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进行阅读成败的关键。由于数学读物一般比较抽象、枯燥、不容易理解,为此我们教师可以先选择一些具有情节的数学故事,前半部分教师读给孩子们听,到故事的关键处,戛然而止。想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故事?那宝藏的密码究竟是多少?与你的猜测是否一样呢?要想知道答案或是下面的情节,请同学们自己往下阅读。这样有目的的引学生一步步“上钩”,激起他们阅读的愿望,多次下来,学生慢慢会喜欢上数学阅读,体会到数学阅读竟然也会如此有趣。 
   
  2.上当“受骗”之后感受阅读的重要性 
  在阅读方面我们不妨让学生“受骗”。比如我们设计一份练习卷:1.请你把所有的题目读完后再解答。时间是5分钟。2.填上姓名。3~6、本学期相应的练习题。3.读完题目后只解答第2、3题。由于大多数同学没有仔细读题,急急忙忙开始答题,结果当然不可能在5分钟之内完成,只有个别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当知道原因所在时,恍然大悟。有了这次亲身经历的“受骗”,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仔细阅读的重要性。 
   
  3.建立、完善竞争机制促进有效阅读 
  建立并完善竞争机制是促进学生自主阅读的最有效的方法。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小学生好胜的心理,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比赛。如给学生一张练习卷,这张练习卷上的题目均来自于规定的几张报纸上,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相应的答案;再如在规定的时间内同读一本数学读物,再来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和收获;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同一类的数学读物,如数学家的故事,开展交流活动……当然,每一次的竞争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获胜的面稍广一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学生有了一次获得成功的机会,就会激起他无数次成功的愿望和信心。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使数学素质教育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在小学阶段教师从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抓起,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最优的阅读方法,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思维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