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数学教师要善于“懒”与“傻”

时间:2016-10-3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心就是要转变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面,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消极、他主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为此,教师要退出主宰课堂的角色,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到“懒”与“傻”,让学生勤起来,聪明起来。 
   
  一、教师要“懒”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懒”,要把尽可能多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相互讨论、积极思维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因为所有知识的获得,都只能建立在学生主体自觉参与的基础之上。如果教师“勤”了,学生自然就“懒”了,教师要有意识地“懒”,巧妙地引导学生“勤”,努力创设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1.教师要“懒”得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一节课教师动得多了,学生自然就失去了操作的机会,只能是听众和观众了。因此教师要“懒”得动,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动起来。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操作时提了一个问题:“前一节课,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该怎样去推导,现在同学们就利用手中几组三角形开始探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就带着这个问题饶有兴趣地剪拼起来,结果学生的推导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两种颇具代表性:①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用公式表示为S=a×h÷2;②如图: 
   
  把三角形沿两腰的中线剪下再拼,便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高的一半,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a×(h÷2);因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所以三角形的面积也是a×(h÷2),去掉括号后就是a×h÷2。如果这堂课是教师动起来,我想大概只有第一种的推导方法,且学生也只是被动模仿地参与,教学就根本达不到放手让学生操作的学习效果。 
  2.教师要“懒”得说。传统教学中教师常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结果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因此,教师要“懒”得说,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说见解,在解题后说思路,在倾听别人意见后说看法,使学生的思想在交流碰撞中明晰,方法在交流碰撞中优化,情感在交流碰撞中体验。如 ÷ 这个式子,在学生学完分数除法意义后,只要能够说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 和其中一个因数是 ,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即可,当我放手让学生去说这个式子的意义时,学生说得精彩纷呈:① 是 的几倍?② 里面有几个 ?③被除数是 ,除数是 ,商是多少?④已知一个数的 是 ,这个数是多少?可见只要让学生去说,学生是能说得好的,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而且也丰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要“懒”得想。小学生的思维正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思维,而抽象概括思维的发展与提高正是我们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要达到这个目标,学生就得经常动脑去“想”,如果没有艰苦卓绝的思考,就不会有非凡的成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思考着、体验着并快乐着。在教学时有这样一道题:下图ABCD是个正方形,AC=10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给出问题后,我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思考了一阵,没有结果。于是,我提示: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可采用什么办法?学生又进入思考之中,一会儿一位学生兴奋地说:阴影部分的面积可用 圆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我及时鼓励了他,学生按照这个思路进一步思索,但如何求圆的面积和正方形的面积呢,学生又犯难了。我“懒”得想,只是提示:AC这条线段是已知的,同学们应该从这里入手,想想可能与什么有关?学生再次进入深深的思考之中,突然有一位学生忘乎所以地叫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最后这道题在学生相互启发中解答出来了,学生非常兴奋。学生在思维中感受到了过程方法,在过程中体验了成功,形成了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因此教师给出问题后,要“懒”得想,不要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要让学生去思考,去探究问题的缘由,满足学生成为问题的研究者和探索者的深层次心理需要。 
   
  二、教师要“傻” 
   
  教师的“傻”并不是真的傻,而是教师在教学中利用“故错”效应,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来纠正老师的错误,从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所谓“曲有误,周郎顾”就是这个道理。 
  l.“傻”在概念。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学生理解记忆起来有相当的难度。这时教师便“傻”一回,让学生发现老师的错误,因为发现一个错误的知识比接受一个正确的知识更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如讲到“约数、倍数”的概念时,老师说:“7是约数,14是倍数”;在学完“圆周长”一课后,教师说“圆的周长是该圆直径的3.14倍”;学完“分数的意义”后,教师说“把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等有错误的说法,让学生去发现并纠正,从而更加深入理解概念。 
  2.“傻”在推理。推理是数学常用的教与学方法。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老师在推理时要做到前后有序,环环相扣,学生才能听得明白。如果老师故意在推理上出现失误,露出小辫子让学生去抓,学生兴趣必将大增。如“1的倒数是1,那么0的倒数是0”;“甲数比乙数少 ,那么乙数就比甲数多 ”;“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除以2,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总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等等,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错误,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还可树立学生不迷信老师、不迷信权威的独立批判精神。 
  3.“傻”在运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此,学生运用数学意识的培养,应是我们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教师在教学中故意出错、犯傻,让学生发现,并让学生说明该怎样正确运用,更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如根据下图所给条件,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教师列式解答:6×4=24(平方厘米),学生发现老师所求的面积不是底乘以高,认为老师的解法是错误的。接着老师继续犯傻,列出4×3=12(平方厘米)这个式子,学生发现老师又算错了,让学生说出理由,学生进而明白了,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所指的底与高是要相对应的。这样,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实际运用,就在教师的犯错中吸取了教训,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总之,老师的“懒”与“傻”的目的旨在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更多的探索机会让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交流、探索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这样的“懒”与“傻”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