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从“圆”的教学看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时间:2016-10-3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教师出了这样一道实践性题目:“要在200米的环形跑道上赛跑,如果把6个起跑的学生站成一横排,你有什么想法?”这道题不是以常规的练习题型出现,而是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应用“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抓住“半径不同的圆周长不等”这一问题的实质来进行思考。结果不少“优秀生”也只会按照常规解答,不能令人满意,值得我们深思。也许我们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都很不错,但为什么灵活地、综合地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机智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很不理想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认知数学知识本身是数学应用的重要方面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知数学与应用数学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密不可分。例如,认识圆的教学要从“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是圆形的”引入,如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圆形的轮子能使汽车平稳地行驶,亲身感知这是“圆”的特征所决定的。人们在生活中利用圆具有的特殊性质,把这些性质应用到制造圆形的轮子上,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用硬纸板做实验:如果车轴不装在圆的中心上,结果会怎样?如果把街道上的窨井盖做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结果又会怎样?经过观察、比较、思考,认识到车轴只有装在圆的中心,车子行驶才平稳;窨井盖只有做成圆形的,才不会掉到窨井里。从而认识圆心、半径、直径以及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直径相等。 
  在圆周长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先用绳子围圆一圈,再用尺量绳子的长度;有的学生直接用软尺绕圆一周进行测量;有的学生用圆在直尺上滚动,得到圆的周长,进而发现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都大约是直径的3.14倍。 
  在认识圆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先让学生进行猜想尝试(如下图)。  
   
  他们先发现圆面积小于以直径为边长的大正方形的面积,再用圆的面积依次与一个、两个、三个以圆的半径为边长的小正方形面积进行比较,他们会发现:4个小正方形面积>圆面积>3个小正方形面积,即 
  圆面积=小正方形面积的3倍多一点 
  =小正方形边长平方的3倍多一点 
  =圆半径平方的3倍多一点 
  最后把圆面积转化为长方形面积。实验证明:圆的面积=半径平方的3.14倍。由此可见,认识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就是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解决问题”是数学应用的基本平台 
   
  在圆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利用教学内容自身的魅力,及时为学生提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要精心选择那些能较好地体现数学基本原理的应用材料,使学生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当学生感知了圆是一种最普通、最实用、最完美的几何图形,进而认识圆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在理解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方法等的同时,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应用问题。例如: 
  1.展览馆门前圆形水池的周长是78.5米,它的直径是多少米?半径是多少米? 
  2.一台压路机前轮半径是0.4米,如果前轮每分钟转动6周,10分钟可以从路的一端压到另一端,这条路约长多少米?
  3.用一条长20米的绳子围着一棵树干绕6圈,还余下1.16米,树干的直径大约是多少米? 
  4.一条小路长46.1米,小明在路上滚铁环,铁环直径30厘米,从路的一端滚到另一端,铁环要转多少圈? 
  5.你能求出电扇叶端点转动一圈轨迹的长是多少吗?怎么求? 
  6.一块圆形草坪周长是50.24米,这块草坪占地多少平方米? 
  7.一个养鱼池周长是100.48米,中间有一个圆形小岛,半径是6米,这个养鱼池的水域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8.从一个长5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木板上锯下一个最大的圆,剩下的木板是多少平方分米? 
  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现实世界,又应用于现实世界的道理,要尽可能多地用事实展示数学是怎样从实际中被抽象出来,又怎样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形成应用能力;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习惯,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升华为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农民张大伯要用篱笆在墙边围一个一面靠墙的鸡圈,已知篱笆的总长为20米,张大伯应该怎样围,才能使围成的鸡圈面积最大? 
  在讨论和尝试中,学生考虑到可以围成正方形、长方形或半圆形等。如下图。 
   
  进而通过画图,仔细观察和计算进行判断:  
  正方形面积:20÷3≈6.67;6.67×6.6744.49(平方米)。 
  长方形面积:10×5=50(平方米)。 
  半圆的面积:20×2÷3.14÷2≈6.37(米),6.37×6.37×3.14÷2≈63.69(平方米。)最后得出:鸡圈围成半圆形,面积最大。 
  在数学应用中,应该适时引导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使单一的应用综合化,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例如:求左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在思考和解题的过程中,需要综合应用圆的面积、扇形面 
   
  积、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以及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 
  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提供具有典型意义的实际问题,启发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已知下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 
   
  解答这道题就不能简单机械地应用公式,而需要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综合学生的解答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死记公式,发现不了正方形面积与半径之间的关系,结果找不到解题途径;二是根据正方形的面积是9,推断出半径必定是3,再循规蹈矩地算出圆面积;三是能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发现正方形的面积是9,就等于圆的半径平方,于是巧妙地算出圆面积是:9×3.14=28.26(平方厘米)。如果把正方形的面积变为8平方厘米,那就只有能灵活思维(第三种方法)的学生才能解答了。 
   
  学会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应用的灵魂所在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思维永远是数学活动的“灵魂”。让学生在数学应用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与策略,这才是数学教学的根本。在“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通过适度的拓展,潜移默化地给学生渗透相互转化、数形结合、猜想验证、顺思逆想、分解组合等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与空间想象能力。例如: 
  已知下图中圆和长方形的面积相等,求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学生在16÷2=8,8×8×3.14÷16=12.56(cm)的计算中就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和图形转化的思想。 
   
  又如:在按照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1页)引导学生利用圆规和三角板画图案的过程中,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如果正方形的边长10厘米,你能计算出菊花瓣的面积吗?通过空间想象,学生不难发现,如果在正方形里装进两个圆,不仅装满了整个正方形,而且出现了重叠,重叠的部分正是菊形花瓣的面积。因此,菊形花瓣的面积等于两个圆的面积减去正方形的面积。  
   
  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非常有趣的问题,唤起学生大胆的想象,使数学知识适当拓展:一个人的身高1.6米,如果他沿着赤道绕地球走一圈,他的头和脚移动的距离一样多吗?这个问题乍看似乎荒唐可笑,但仔细一想,再画一画示意图并经过计算,就会发现他的头和脚移动的差实际是半径为1.6米的圆周长。如果设地球的直径为d米,那么他的头比脚多移动的距离就是: 
  (1.6×2+d)×3.14-3.14d 
  =3.2×3.14+3.14d-3.14d 
  ≈10.05(米)。  
   
  总之,数学的应用实际是一种策略、一种手段、一种思想方法、一种思维习惯。我们在教学中务必充分利用数学 
  这个思维体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得到优化。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并具有自觉地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