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莫让“规律”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时间:2016-11-0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一篇文章,题为《用“规律”解分数除法应用题比用列方程解更快捷》(以下简称《用文》)。《用文》将解题“规律”精简为一句话(25个字),即分母作单位“1”,“是”、“占”、“比”后为分母,前为分子,求分子,乘;求分母,除。同时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第十一册数学教材第35页的例2作为例题,从解答过程的“字数”和“方法”两个方面,对此题用方程解与用“规律”解进行了比较,得出用“规律”解的快捷性。现把用“规律”解(算术解法)的过程摘录如下: 
  例 一条裤子的价格为75元,是一件上衣的2/3。一件上衣多少元? 
  分析:根据“规律”可知,“是”字后的上衣为分母(3份),定为单位“1”,而“是”字前的裤子为分子的2份,是75元(已知)。 
  结论:此题已知分子(2份为75元),求分母[上衣的2份(杂志上有误,现更正为3份)],用除法。算式为:75÷2/3=________ (元) 
  答:略。 
  分数应用题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已成为教师们的共识。因此,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费尽思量,总结出了一些“妙法”、“奇招”和“规律”来,也未尝不可。初看案例,潘老师的“规律”解法,确实简便易行,易教易学。但认真解读,似乎感觉“规律”存在缺陷,让人质疑,总想举出实例去考证“规律”的普遍适用性和促使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例1 一桶水,用去它的3/4,用去了15千克。这桶水重多少千克?(第十一册教材第36页练习九第2题) 
  例2 饲养场养有黑兔30只,白兔只数的5/6是黑兔,白兔有多少只? 
  这两道例题能套用“规律”求解吗?例1中没有“是、占、比”这些字词,学生怎样确定分母、分子呢?例2中“是”字后是黑兔,难道黑兔是分母单位“1”吗?显然,如果例1、例2用“规律”解答,学生因不会找或找错分母、分子而出现不会做或做错的现象。学生解题错,“规律”惹的祸。 
  众所周知,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其次是找准量率的对应关系,然后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列式或列方程。那么,怎样找单位“1”呢?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分数应用题的特点,总结出“抓关键句、关键词”的方法,并在大量例证中使方法更具体化,正如《用文》中作者总结的那样。“从含有分率的语句(关键句)入手,‘比、占、是、相当于’(关键词)后面的量为单位‘1’”已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律,且被广大教师认同和接受。实际上,这条“规律”并非万能钥匙,它仅适用于关键句叙述规范,关键词(比、占、是等)明显是“标准句式”。如柳树是杨树的1/4,足球比篮球多1/4等。而对于一些非“标准句式”,如例1中的“用去它的3/4”和例2中“白兔只数的5/6是黑兔”这样的句式,学生难以根据“规律”一眼找出它们的单位“1”。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找出单位“1”,或者把“非标准句式”通过分析转化成“标准句式”,然后找出单位“1”。不管怎样,均要学生思维的参与方可奏效。 
  不可否认,学生在套用“规律”解题的过程中,同样有分析、有思考。但由于“规律”指明了思考方向,学生沿既定路径进行思考,思维必然受“规律”的左右和限制,导致学生思维领域狭窄、思维方法呆板、思维程度肤浅。因此,套用“规律”解题培养的仅仅是学生解题技能而已。 
  作为应用题教学,重要的是重视分析过程,掌握分析方法,切忌套用不科学的“规律”代替复杂数量关系的分析过程。分数应用题教学亦是如此,特别如《用文》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分数应用题,更应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兴趣自主学习,充分展开探究过程,并在过程中掌握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答方法。由此产生的教学效果,不仅是知识的授予、技能的习得,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的启迪、方法的提炼、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和主体性的弘扬。这样,既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教育理念,又抓住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的本质;既夯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又关注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为后续学习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比套用“规律”解题的教育价值要大得多。 
  当然,数学不管是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作为一门科学都有其规律性。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反映的是事物内部本质的联系,规律发现、总结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它多亲昧于那些具有慧眼、巧手、敏思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细观察、勤动手、多思考,让学生在内化的过程中自悟自得,使总结出来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对学生后续学习有所帮助,否则会贻害学生,误导教学。我个人认为,对于分数应用题教学,加强“找单位‘1’、画线段图、找对应关系、布列数量关系”的基本训练方为正道、上策。作为教师,应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想得深一些,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勿让不科学的“规律”蒙蔽了双眼,禁锢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