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这样的简便没理由

时间:2016-11-0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拜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6年第4期中曹老师的《错出真实,打造本色课堂》一文,感受颇多。诚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是宝贵的教学资源,但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精彩,因为精彩的背后,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文中案例:如一次“梯形面积”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梯形面积的解法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道求梯形面积的题目:
学生的一般解法为:(4+6)×2÷2=10×2÷2=20÷2=10(平方米)。其中,一位学生这样列式:4+6=10(平方米)。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经过举例、分析得出:只有在梯形的高是2米的情况下,才能打破常规思路进行简便计算。对于曹老师捕捉的这个“错误”认为是一种创新。我不敢苟同,因为这就是个实实在在的错误,没有精彩的“闪光点”。题中的4、6、2已不是单纯的阿拉伯数字,它们分别表示的是一个个具体的数量,即上底4米、下底6米、高2米。从计算过程来看,乘2再除以2可以相互抵消,而对于计算梯形面积就非同小可。“4+6”等于上下底的和即10米,绝不可能等于10平方米,这是两个单名数之间的相加,只有用10米再乘上高2米再除以2求出的才是梯形面积。因此,学生的这种跳跃性思维从根本上来说是错误的,他求出的不是面积10平方米,而是和10米罢了。对于这题只能鼓励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以简便,但列式不可以省略,式子中的两个“2”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故解答如下:(4+6)×2÷2=1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