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数学活动课多问几个“为什么”

时间:2016-11-0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数学活动课是随着课程改革而来的全新课型,《数学课程标准》已经明确地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相并列的四大学习领域之一。由此可见,新课程是把小学数学活动课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全新,所以我们要尝试;重要,所以我们要研究。我们在不断的尝试与研究过程中,一直想解决3个问题:一是小学数学活动课是什么?二是小学数学活动课是为什么?三是小学数学活动课应准备什么?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是什么 
   
  有的教师认为,数学活动课就是以往学校开展的数学课外活动课;有的认为,包含了数学教学中的直观性教学活动,如实验、演示、操作、测量等,这样的课就是数学活动课。 
  我们查阅了不少资料,有这样一段话表述得很全面:其实数学活动课,就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把学生作为数学学习主人的课程。这段话很好地为我们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二、小学数学活动课为什么 
   
  相对新授课和复习课等课型,活动课有很多特点和优势。下面我们只选其中3点,说说我们的感悟。 
  1.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有一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活动”起来,就应该找到师生关注的兴趣点。因此数学活动课需要教师带着兴趣创编,选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如我们在创编《体育中的数学》这节活动课时,因时、因地制宜,针对当今社会的体育热点话题,结合排列和组合的知识点进行的,并且有天时、地利、人和之利。天时是因为2001年7月13日中国北京申奥成功之后,大家一直在为2008年的奥运会做准备,所有的中国人都在关注着这件大事,同时学生也会伴着北京奥运会一起成长、一起前进。在这种举国期盼的大背景下,学生对奥运会充满着兴趣。地利是因为当时有很多重要的体育赛事,比如乒乓球世锦赛牵动人心、足球世界杯刚刚结束、刘翔破了世界纪录等。关于体育的报道可以说是铺天盖地,在这种熟悉的生活氛围中,学生哪怕不太关注体育也会看个热闹。很多学生喜欢体育,尤其是一些不爱学习数学的孩子也很喜欢体育。用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带动对数学的兴趣。小数数学活动课首先是为了调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数学化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数学课是以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数学实践活动课则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首先,我们应该为学生建桥,要不学生只能“学海无涯苦作舟”了,所以每学期都要为学生创设活动课;其次,我们应该为学生建一些桥,让学生少走弯路,一学期只上一次活动课我们认为是不够的;最后,我们应该为学生建一些规模不同的桥,数学实践无须非要上一节课。针对重要而长远性的知识点我们可以精心准备一两节课,就像是建一座跨海大桥。比如熟练了数的运算后可开展有关购物的活动;认识了时间后可研究有关“钟表与时间”、“旅行与行车时刻表”等课题;学习了统计与概率问题可让学生分析社会上买彩票的问题等。针对一些简单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开辟实践活动。比如掌握了空间与图形的计算后,可以抽出课间10分钟的时间实地测量操场的面积;了解了统计方法后,可组织学生放学后统计一下家庭的电视收视情况等。总之,数学实践活动不管长短,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尝试创新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最高体现。为此,开展一些有组织的数学实践活动,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施展才华的机会。比如我们创编的“打折与策略”的活动课(参见《黑龙江教育》2007年11期),力求给学生一些创新的空间。比如在看电影买票的环节上,我们就引导学生设计多种不同的方案。在不同人数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同时购买团体、学生和成人3种票;也可以购买团体和学生两种票;学生还可以干脆只购买团体一种票。学生把不同的方案进行对比,很容易选出最佳方案,而且还能发现当有3名老师时,购买团体和学生两种票的方案更合算,当有4名教师时,反而全部购买团体票的方案更合算。甚至个别学生还会尝试把多出来的团体票卖给别人或是请别人加入进来一起购买团体票,得出花钱最少的结论,一举两得。通过这样的设计,我们希望体现出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的理念。在数学活动课上,学习目标让学生发现,问题由学生提出,规律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这样,学生就有了探索新知的欲望,能够不拘泥于书本,不依常规,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新发现、新思路。学生在动手中获得了知识,思考、创新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小学数学活动课注意什么 
   
  大家都说数学活动课不好把握,那么大家应该注意什么呢?我们认为关键就是怎么把握好活动课的“度”,度过了活动课就不是数学课了,度小了活动课就变成复习课了。在这里我们觉得有3个方面值得探讨。 
  1.把握好课堂角度,针对的困惑是“生活味”>“数学味”。 
  数学实践活动课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但如今的数学课,“生活味”渐渐浓了起来,有时甚至超过了“数学味”。比如一位老师上“找规律”的活动课时,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寻找搭配的规律,进行了如下的组织: 
  引入——周一的菜谱(肉丸子、白菜、冬瓜)让孩子们按一荤一素搭配起来,使学生能初步理解搭配的意义。 
  展开——周三的菜谱(排骨、鱼、青菜、豆腐、油菜)让孩子们按一荤一素自由地搭配,在搭配的过程中体验有序搭配的必要性与价值,从而使学生产生有序搭配的内在心理要求。 
  巩固——周五的菜谱(荤菜:肉丸子、虾,素菜:白菜、豆腐、冬瓜)让孩子们说一说,有哪几种搭配方法,并想一想一共有几种。 
  应用——超市购物(选1瓶饮料、两样主食、3样副食。) 
  这节课可以说具有浓浓的“生活味”,学生始终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数学。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为了在纸上写上这些菜名,老师为了把学生的搭配结果板书在黑板上,费了很多时间;整堂课黑板上写满了菜名,大家说的全是菜名,而且当学生汇报时,很容易把荤菜和素菜搞混淆,学生听到这些菜名时都先要想一想是荤菜还是素菜,更不用说学生看到这些美味所引起的条件反射了。尽管孩子们在挑选和搭配时显出了可爱一面,教室里也不时有一阵阵笑声,但数学的意义与价值在这种有点异化或弱化的生活化中,显得苍白与无力。 
  我们认为 “生活化”应与“数学化”结合起来,而且生活化情境也应是有选择的,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应该把握好数学课数学味的“准度”。 
  2.注重小组合作,针对的困惑是合作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