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针对性教学情境的创设

时间:2016-11-0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依据教学目标 
  教学情境同样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素材,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信息载体,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必须做到三点:一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二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三能促进问题的解决。比如,“用分数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6只熊猫集合图为例)教材直接以虚线分好“份”了,我将教材中标明分法的虚线去掉,让学生探究、交流“从图中你联想到了哪些分数”。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调动学生探索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切合学生实际 
  情境若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就容易变成“无效情境”或“摆设情境”。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例题时,出示情境:“小明买3本笔记本用去18元,小华买5本用去多少钱?”很多学生马上口算出结果。此时“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意图无法实现。究其原因是学生已有熟练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经验,自然感觉不到解决问题的“障碍”,因此也无法引发对问题解决策略的思考。我赶紧对课本呈现的情境图进行了改进,增加信息:“小军带了50元,买8本笔记本用去多少元?小明用去42元,小明买了多少本?”此时,有相当部分学生感到信息较多,而且又比较杂乱,一时很难直接发现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从而引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思考。 
  讲求教学效率 
  一节课40分钟,若为了创设一个情境,占用太多的时间,就容易顾此失彼,影响整节课学习任务的完成。因此情境的创设和应用,要注重效率。如一位教师上《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让学生完成等分圆、剪、拼、推等全过程,结果学生活动的时间显得很仓促,没等学生汇报完探究结果,下课铃声已经响起。这里,教师让学生做了许多无用功:把圆等分要逐个量角、画线,剪等分后的圆又要逐块逐块地剪(剪时还要小心,不能剪断,否则拼时会出现困难)。其实,这节课的重点教师应把它放在拼和推理上,其他事情完全可以当作课前准备工作来做,没必要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导致一节课最主要的学习任务没有完成。 
  恰当使用媒介 
  情境媒介是指呈现情境所采用的工具,一般包括现场媒介(如学生现场活动、教师现场演示等),静态画面媒介(如挂图、投影、画图等)、动态画面媒介(如多媒体、VCD等)。呈现情境媒介的选择要突出实效性,切莫不切实际、标新立异、错位使用。如在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应创设现场实验的探究情境,不宜采用多媒体模拟演示情境。 
  (选自《福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