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给学生一点合作、探究的空间

时间:2016-11-0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学生参与的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练习二的第六题中有这样一题:16×3/5○16。按照以往的教法,我们一是通过计算进行比较大小。二是根据“当一个因数大于1时,乘得的积比另一个因数大;当一个因数小于1时,乘得的积就小于另一个因数”这个规律来判断。成绩好的学生能理解,但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来说就有点困难了。当后面的练习中又出现了这样的题目时,我就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去探究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没想到,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后,果真发现了新的解决方法。仍以16×3/5○16为例,可以把它改成16×3/5○16×1,在16的后面添上了“×1”。这样一来,比较大小的时候,只要看分数3/5和1谁大谁小就可以了。因为其中的一个因素是相同的,只要看另一个因素的大小,就可以直接进行判断,即16×3/516×1。这种方法直观简单,学生很容易掌握。再例如,练习五中的第四题:4/5×6/5○4/5。只要在4/5的后面添上“×1”,即4/5×6/5○4/5×1,结果很自然就得出来了。 
    另外,在分数除法中比较大小,学生发现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例如14/15÷2/3○14/15,也可以在14/15的后面添上“÷1”,然后比一比2/3和1的大小,根据“被除数不变且不等于0的情况下,除数越大除得的商就越小”这个规律,很快就可以得出14/15÷2/314/15。或者可将除法改成乘法后,按照前面的方法进行大小比较,也很容易得出结论。 
    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不能都以告知的形式出现,而应该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展现他们各自的才华,使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体现出它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