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变废为宝,让“错误”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

时间:2016-11-0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错误是学生真实的流露,是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错误的存存,要善于捕捉和运用教学中的各种“错误”资源,让“错误”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出错”的几方面原因 
     
    1 知识遗忘 
    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并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发现:学生学习新知后,在短时间内,遗忘的速度相对较快。而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非常紧密,为了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材的编排上,许多内容都是分几个不同阶段、存不同的年级出现。只不过在不同阶段教学目标的层次不一样,都是通过循序渐进达到逐步抽象、提高的目的,直至完成整体知识的教学,如“可能性的大小”这一内容的教学,教材的编排特点在各个学段知识的安排上就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了:二年级上册——感受不确定现象;三年级上册——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四年级下册——能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五年级上册——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按指定的可能性大小设计方案。学生存学习过程中因为遗忘,势必无法进行知识迁移,必将产生错误。 
    2 新旧知识混淆 
    心理学告诉我们,前而学习的知识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这是前摄抑制;后而学习的知识对前面学习的知识反过来干扰,这是后摄抑制,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受到新旧知识的前抑制,混淆在一起而产生错误。 
    3 思维定势 
    学生的思维定势,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心理准备状态,它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在知识的迁移过程中,思维定势促进正迁移的产生,能使问题得到正确解决;当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就会产生错误。 
     
    二、对生成性“错误”资源的捕捉 
     
    新课程的课堂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不是教师完全预设的、存这样的形式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正是展示学生思维个性的最佳时机,即使是难以预设的错误,这些信息也能生成一些新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和挖掘“错误”资源,将其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为师生展开新的认知提供新的方向,促进学生的学习。 
    1 直面错误,暴露思维 
    “没有问题的课堂才是问题最大的课堂。”在一些课堂上,学生产生认知偏差,出现错误后,教师往往马上令其坐下,而不让其陈述理由,有些错误常常被忽略,不是无时处理,就是觉得无需处理,学生根本没有得到任何关于正确与否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不敢随意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也无从获得课堂上真实的信息。看似进展顺利的课堂,实质上抹杀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独特性。 
    建构主义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背景,对事物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方式,而日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思考的角度也不尽相同。可以说,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出错是学生的权利,教师不可用自身的想法和看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与看法。 
    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善于转变观念,学会用欣赏的眼光与能够“容错”的气度勇于直而这些错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以便及时调整课堂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向。 
    2 亮出错误,以评促教 
    新课程提倡、鼓励教师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其目的就在于给予学生更多独立尝试、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既然是“先学”的探索过程,学生就难免会出错:在“后教”的过程中,教师若能亮出学生探索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让学生自己评价、分析,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理解有偏差、思维不够深刻、看待问题的方式不同或操作方法不当时,教师可在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概括和总结,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 
    如教学“嘲的认识”一课中,“画图”这一环节是这样实施的: 
    学生尝试在作业本上画一个圆。巡视之后,教师投影展示了一名学生的作品(圆弧首尾不相连),同时请这名学生介绍画圆的方法。 
    生1:画圆的时候,圆规不能动 
    师(示范):我是按照他的方法画的,为什么没画成圆? 
    生2:老师,你没有画成圆是因为圆规两脚都动了。 
    师:怎样才能画出一个圆7大家帮我总结一下画圆的方法吧! 
    在小组讨论之后,学生们积极地汇报了自己的观点。经过互相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归纳出以下三点:(1)针尖固定;(2)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3)笔尖旋转一周。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尝试着再画一个圆。学生有了前面的操作和总结经验,画起圆来显然得心应手多了。 
    巡视中,教师发现了两幅比较有特点的作品:一是圆心被撮破了一个大洞;另一圆的圆弧有粗有细,很不均匀。这时,教师马上调整了教学思路,再次投影了这两幅作品,让学生分析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 
    生3:针固定得太深,而且在转的时候把圆规按得太紧,所以才会撮出大洞。 
    生4:转动圆规的时候,用力要均匀,这样圆弧就不会一段粗一段细了。 
    师: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看来,仅仅画成圆是不够的,还要思考怎样才能把圆画漂亮。 
    3 剖析错误,亮出精彩。 
    教学中常常出现预料不到的错误,一股说来,学生经过思考后,其错误也会包含着某些合理的成分,甚至会包含某种独特的、奇妙的思想。此时,教师应给学生时间,使其有机会呈现整个思维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倾听、质疑和剖析,及时抓住这些思维的“闪光点”,给予鼓励与赞赏。同时,顺着思维激活其中的“合理成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让异样的“错误”折射出无限的光芒,成就课堂的精彩。 
    如在2006年9月浙江省“5522工程”小学数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丁杭缨老师执教了“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下面是新课导入的一个片断: 
    师:8根小棒可以搭几个□?可以用一道算式表示吗? 
    生1:8÷4=2。 
    师:8÷4=2表示什么意思? 
    生2:8根小棒搭□,4根小棒搭一个□,可以搭2个,就是8÷4=2。 
    师:9根小棒搭□,可以怎么搭? 
    生2:可以搭2个□,还余下1根小棒。 
    师:用除法模式写一写。 
    教师通过巡视,在汇报时投影了以下四种结果,并进行了合理、有效的反馈。 
    (1)2×4+1 
    (2)9÷4=2+1 
    (3)9÷4=2……1(4)9-1÷4=2 
    生3:第一道算式没有用除法进行表示。 
    师:他的想法很好,但是缺少了结果。 
    生4:第二道算式的结果不相等,9÷4不等于2+1,“=”后面应该没有“+”的。 
    师:说得很好。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