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时间:2016-11-0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面对“互动发展、动态生成”的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师如何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有效处理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享受课堂生成的精彩,成为每一个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1.数学活动的设计要关注开放生成的课堂。 
     
    开放生成是发展性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志:建立开放的课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是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第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新课程理念强调教材的范例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又要超越教材,使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活动的有利凭借。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实践看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 
    第三,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发展性课堂教学鼓励师生在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强调开放生成,不是说不要课前的设计,而是在设计中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空间和时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 
     
    2.数学活动的设计要关注课堂智慧的创造。 
     
    教师要做课堂智慧的创造者和捕捉者,机智对待课堂中的动态生成。 
    数学课堂的生成是复杂的、动态多变的,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创造性教学智慧。教师必须理智地对待突发的课堂生成,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漠视学生的课堂反应会扼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具备捕捉有效信息,整合生成资源的课堂决策智慧,即能在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通过比较、判断、鉴别,选择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的契机,引导推动课堂教学的动态展开。对于学生生成的富有创意但陈述不清的信息资源,教师应采用简要概括、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学生清晰地感受这一生成性资源的优势所在;对于学生生成的单一的信息资源,教师可通过追问、补充的方式让学生的思考进一步延伸;对于学生生成的偏离方向且存在错误的信息资源,教师则应通过争论辨错、反思纠错等方式引领学生回归正确的轨道。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和行为是不同程度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在课堂中关注的重心应放到课堂中的学生上,放到对课堂生成的信息的捕捉、判断和重组上。教师应成为课堂中信息资源的重组者,引导推动课堂教学动态展开。 
     
    3.克服课堂生成的虚化现象,防止学生在生成中迷失。 
     
    在实际教学巾,很多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改精神,为了追求生成性课堂教学,过分强调“独特体验”忽视价值取向;过分追求“花样翻新”导致课堂教学虚化;盲目采用“满堂问”追求空洞热闹。 
    教学生成不等于没有目标,在实现预设目标的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显出高下优劣。生成结果与预设目标不相符可能有多种表现:或因为时间不够,结果不能按时出来;或因为难度过高,实现预设目标的条件尚不具备;或预设目标不够明确,与学生的理解南辕北辙。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而一味追求生成效果,那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是不切实际的。理想的课堂生成正需要“问住了”或者“答错了”这样的效果:因为,学生答错了往往正是新的课堂生成的契机,而教师被学生“问住了”,往往是新的课堂生成的生长点。只要教师把自己也看成学生,与学生一起成长,就不怕被学生问住,冈为对教师而言,被“问住了”也是一种成长。对于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要站在宏观的角度选择重点进行引导。尤其是当预设与生成出现矛盾时,教师应着眼于“我要交给学生什么”去解决。动态的课堂生成要求教师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教师应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数学素养,练好教学内功,以适应生成性课堂教学的要求,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