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学”海无涯“画”作舟

时间:2016-11-0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并逐渐抽象概括的学科,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与工具,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一些数学内容与美术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数、图模型,用图表示数学知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将数学问题迁移到美术学科上来,使复杂、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明了,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用“画”导入数学概念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使他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来负担。”在数学教学中,巧妙的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 
  如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先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大自然中的蝴蝶、风筝、风车、花坛……再问学生:“你觉得美不美?为什么会这么美?”学生产生兴趣,教师由此引出对称图形的知识,然后出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让学生观察分析,并画一画对称轴。 
  这样的课堂导入,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得枯燥、抽象的数学概念一下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了,学生感觉到新知识就像老朋友那样的亲切,并不陌生。 
  二、用“画”分析数量关系 
  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有很多,其中用“画”分析数量关系,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有效策略。 
  如某容器中有一种盐水,如果加入一杯水后盐水的含盐率降为25%,继续加入杯子相同的一杯纯盐后含盐率为40%,那么原来容器中盐水的含盐率是多少?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用图来分析数量关系: 
  加入水和盐后的盐水一共分成5份,因为盐水的含盐率为40%,所以其中有2份盐、3份水(见图1,□表示盐,○表示水)。加入纯盐前的盐水含盐率为25%,即盐与水的比是1:3,因此是1个□和3个○(见图2)。加入一杯盐相当于1个□,则一杯水是1个○,推导得出原来容器中有1个□和2个○(见图3),因此盐水的含盐率为33.3%。 
  这样用“画”分析数量关系,使得复杂的数量关系在图中变得简单明了,所求问题变得一目了然。整个教学过程给学生的感觉不是在解应用题而是在画画,无形之中既教给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用“画”建构知识体系 
  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既对立又统一。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这一特点,密切联系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巧妙设计教学流程,用“画”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如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掌握、理解各种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作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兴趣大增,而且能从整体上掌握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及面积计算公式。如果让学生将图竖起来观察,可以发现这幅图像一棵知识树,长方形像是树根,其他图形就像树上长出的树干与枝叶。学生从图中悟出了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学好每一个知识点,才能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用“画”解决教学难点 
  数学教学中,每一部分知识都有一定的难点,如何解决教学中的难点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一些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画来分散教学难点,使教学难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 
  如教学“一个数乘分数”时,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就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画图来帮助理解。 
  作图后分组观察,并讨论分数乘法的意义。 
  这个教学过程把一个高度抽象化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已有经验,学生通过画图在头脑中生成了一个动态的知识形成过程。因此,比较抽象的知识就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来,并在这生动具体的活动中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 
  五、用“画”获得问题答案 
  学生可以从数量关系、表格、图所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中获取有用信息,能从具体情境中概括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用图表示数学知识是将问题进行一般化的过程,学生会从“画”中获得问题的答案。 
  如汽车行驶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 
  (1)汽车行驶的时间和速度范围是什么? 
  (2)在最初的15分钟,汽车速度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在开出后的第15分钟,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3)在以后的15分钟,汽车速度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在第30分钟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4)在最后的10分钟,汽车速度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在第40分钟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学生观察关系图后,能够用语言准确地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