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两步应用题的结构训练

时间:2016-11-0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应用题的结构是指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两步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是: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既有着直接的联系,又有间接的联系。紧扣其结构训练,有利于克服单例教学的弊端,使学生通过少量的例题,学会解决两步应用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并题训练 
  即将两道有联系的一步应用题,合并成一道两步应用题。如:“一本故事书95页。小红第一天看了35页,第二天看了32页,剩下的第三天看完。第三天看了多少页?”可以先出示两道连续性的简单应用题:1.一本故事书,小红第一天看了35页,第二天看了32页,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2.一本故事书95页。小红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看了67页,剩下的第三天看完。第三天看了多少页?学生解完这两道题后,再将两题合并为一。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比较清楚地认识到:解一道两步应用题实际上是解两道一步应用题,关键是要把隐藏的中间问题转化为直接条件。 
   
  二、拆题训练 
  即根据两步应用题的间接条件,先提出新问题构成一步应用题,再将间接条件转化为直接条件,并与第三个条件组成第二道一步应用题。如:“一辆公共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胜利街车站下去18人,上来9人。这时候车上有乘客多少人?”可拆为如下连续两问的应用题:“一辆公共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胜利街车站下去18人,车上还剩乘客多少人?后来又上来9人,这时候车上有乘客多少人?”在学生解答这道题后引导他们比较,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第一问的结果又成了第二问的一个已知条件,进而领悟到两问在数量关系上的连续性,从而感知两步应用题的构成。 
   
  三、扩题训练 
  在学生认识间接条件的基础上,让学生将一步应用题的任何一个条件扩充,以培养学生化直接条件为间接条件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认识较复杂数量关系的能力。如一位教师教学这样一道例题:“食堂有大米180千克,面粉60千克。面粉和大米一共多少千克?”在学生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后,教师提出要求:“第一个条件不变,问题也不变,把第二个条件改一下,编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学生编出了诸如“食堂有大米180千克,面粉比大米少120千克,面粉和大米一共多少千克”等应用题。接着教师又启发学生:“若将第一个条件变一变,第二个条件和问题不变,编成一道两步应用题,你们会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回答:“食堂有大米3袋,每袋60千克,面粉60千克,面粉和大米一共多少千克?”这样不仅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把一步计算应用题的一个直接条件转化为间接条件,就形成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且基本数量关系不变。同时,也为以后解答各种形式的两步应用题奠定基础。教学中,有的学生还提出:“如果将两个条件都改变,还可以编成三步、四步计算的应用题。”可谓举一反三! 
   
  四、缩题训练 
  即先让学生找出中间问题,通过算一算将其变为直接条件,把两步应用题缩成一步题。如:“六年级有男生180人,女生比男生少45人。男生和女生一共多少人?”教师可提出要求:“1.条件不变,变问题,把两步应用题改为一步应用题。2.条件可以变,问题不变。”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会懂得:把间接条件转化为直接条件,两步计算应用题可变成一步计算应用题。在相同条件下,所提问题不同,应用题的解答步骤也会不尽相同,可为学生正确认识中间问题埋下伏笔。
  总之,两步应用题是在一步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同时它又是多步应用题的基础,可谓承前启后。我们只有让学生充分弄清两步应用题的结构特征,熟悉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才能切实为解答多步应用题打好基础,提高应用题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