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不可忽视几何概念的形成过程

时间:2016-11-0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在平时的教学言谈中,有部分青年教师吐露了这样的心声:几何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年龄又小.空间观念薄弱,有些几何概念学生很难弄懂.自己也是到初中以后才“悟”出来的。因此,他们认为学生只要记住教材中的定义,有个“印象”就行了,教师没有必要去重视他们的形成过程。
    个人反思
    有些几何图形虽然在低年级教材中出现过,但大都止于观察这些图形,至多是直观描述,学生获得的是“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从中年级开始.教材开始抽象出一些几何图形的特征.让学生掌握有关概念。对于几何概念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几何概念的形成过程。
    对几何概念的教学,若能持之以恒地重视其形成过程,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会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首先,利用几何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的几何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让视觉、听觉、触觉等器官尽可能多地协同参与活动,通过对图形的感知和操作活动,在大脑中逐步抽象成几何概念。
    第二,关注几何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机械记忆慨念的学习方式。
    对于几何概念的学习,如果学生依赖于教材或教师给出的定义去机械记忆,那学生得到的概念将是僵化、机械的.会造成概念运用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清晰、准确的概念也会逐渐变得模糊、含混不清·也会给今后的学习带来困难。例如,教学平行线时,教师如果直接给出定义,也许通过死记硬背,学生当时能记住,但过不了多久,平行线的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会变得越来越模糊。我曾就此对某班的64名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只有15名学生记得平行线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所以,在平行线的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体会“同一平面内”的必要性。可以拿两根小棒和一张长方形的纸来演示或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两条棱,还可以联系实际.举出平行线的例子.使概念具体化.加深对平行线的认识、在操作、观察中学生会懂得:要看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首先要看在不在同一平面内.再看是不是相交。
    第三,重视几何概念的形成过程,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问观念。
    几何慨念是高度抽象的结果.是抽象思维之花。
小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让学生在观察、分类、触摸等操作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概括成几何概念,显得尤其重要。例如,学生在学习长方形时.先通过大量的直观观察或操作,使留在学生头脑中的长方形已不是原始的黑板面、课桌面、砖的表而.而是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不同侧面认识它的特征:有四个角。四角都是直角;有四条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有两条对角线.对角线相等。然后进一步把抽象得的这些本质特征综合起来,概括出“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这样.学生在形成长方形慨念的同时.不知不觉中,自己的分析、归纳、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已得到了发展..
    小学数学的几何学习.对儿童来说.不仅仅是学习几何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空间观念的发展和空间能力的逐步形成。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几何概念的形成.在强化动手操作的同时.应该注意从实际中抽象.强调对它们的理解.这些都有利于空间观念的培养,例如.通过实际观察、测量,使学生对面积概念有明确的认识.对不同面积单位的大小有区分或炽别能力  另外,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后.让学生闭上眼睛.用手触摸实物,想象出物体的图形.然后把图象中的物体画下来。这种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极有帮助的。
    如果说几何概念的结论是“肉体”,那么几何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灵魂”,重视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结果。几何概念教学在重概念表达的同时.还不忽视概念的形成过程.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肉体又有灵魂的活的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