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抽象需要一个过程

时间:2016-11-0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学科的一个特点,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数学课程标准研制之前,调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认为数学太抽象,太枯燥乏味,不喜欢数学。许多人因此对“数学高度的抽象性”提出质疑,认为小学生学的数学没有必要太抽象。因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数学教学要生活化、情境化、活动化、具体化,指的是数学教学要在联系生活创设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等具体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体现直观性原则,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但最终要摆脱直观的外壳,进行抽象,上升到理性思考,体现数学味。而有些教师对此进行了错误的理解,出现两种不好的现象。一种是只有直观,没有抽象。把形式当成了本质,把直观的材料当成了内容,缺少数学思考。另一种是在直观与现象之间没有阶梯、没有过渡,缺少递进的过程,也就是说不知道如何从直观过渡到抽象,教学效果显然也不好。
    教学搭配问题时,一位教师出示的内容(如两件上衣和两条裤子有几种搭配的方法)都是让学生画一画来解答,从课的开始到课的结束,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是停留在直观状态。这样做,只有直观,没有抽象,缺少数学味。有位专家曾说过,学了一节课后学生假如还是停留在摆一摆、画一画等直观状态来解决数学问题的话,这样的课不是数学课。
    另一位教师这样教。先出示内容:两件上衣和两条裤子有几种搭配的方法。
    师:大家来画一画,有几种搭配的方法?
    学生通过画图,得出有4种方法。
    师:如果是三件上衣和两条裤子,有几种搭配的方法?大家再来画一画。
    学生再次通过画图,得出有6种方法。
    师:那么谁来说一说计算方法。
    大部分学生都不知所措,其中一个学生举手说:就是把两种乘起来。
    师:你太聪明了,请你再说一遍(学生自豪地又说了一遍),现在我们来试一试好吗?出示题目:4件上衣和3条裤子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法?
    学生机械照搬刚才得出的方法进行练习,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练习中慢慢地终于学会了本节课的内容。学生没有感悟没有理解,只是在模仿中学习,缺乏主动性。原因是画一二次就揭示乘法原理,从直观到抽象太急了,缺少理解抽象的过程,为什么是“两种”乘起来?没有让学生经历抽象的过程。
  可以这样改进。
  先让学生体验积累。
  素材一两件上衣和两条裤子有几种搭配的方法?
  第一步:摆一摆,画一画。
 
第二步:图示。
 
    第三步:列式:2×2=4为什么2×27
    因为每件上衣和2条裤子有2种搭配方法,2件上衣就有2个2种,所以是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