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百家争鸣:舍“形式”,留“真淳”

时间:2016-11-0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问题之一:桌子“拼拼拼”——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实质吗?
  『案例』上课之前,班级的桌子全都要重新拼一遍,有时两两相拼,有时三张桌子相拼,学生来了以后经过老师的安排,依次坐好,后来听得多了,才知道由于要进行合作学习。这使我茫然,课桌一拼就表示走进新课标了?就表示合作学习了?再看,教师呈现问题后,学生就讨论起来了。观察了几个小组:有的是优生在唱独角戏,其他的学生在当听众;有的是你一言我一句,仅仅流于形式;有的干脆不说,各做各的……
  『反思』像上面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浮于表面,缺乏实质性的合作。缺乏实质的合作学习还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
  『对策』1、宁少勿滥,源于教学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为了课堂教学形式的热热闹闹,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精心选择讨论内容,要把学习重点和难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另外要准确把握讨论的时机,因为讨论源于教学的需要。一般来讲,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讨论:①在学生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组织讨论;②在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组织讨论;③在学生的意见分岐较大时组织讨论;④在揭示规律性知识时组织讨论;⑤在选择解题策略时组织讨论;⑥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组织讨论。
  2、教给方法,变换讨论形式。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教师也可以学习美国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给每个小组成员一个职务如“记录员”“汇报员”“检查员”等。小组合作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是前后桌四人、六人组合,还可以按程度、性别组合等。但各种组合方式应当交替使用,使学生能不带情绪地随机组合。教师也可以把自己也当成小组中的一员参加到某个小组的学习中。
  3、关注个体,保证独立思考。集体学习和思维必须以个体的学习和思维为基础,而且集体学习和思维的影响最终必须通过个体而起作用。因而,注意个体的独立探索,在提倡有效教学的现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时常让学生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先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思维,初步形成了个体化的意见后,再让他们进行合作学习,从而能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让每位成员都有一次数学思维的锻炼提高。这样做,以求避免以下三点:“匆匆过场,草草收兵”、“看似热闹,华而不实”、“缺乏思考、人云亦云”。  
  问题之二:教师不敢参与讲授 —— 难道接受式学习过时了吗?
  『案例』这是《认识分数》中的教学片段:
  由“分桃子”故事情境得出“半个”。
  师:“半个”该怎么写?你能用喜欢的方法表示出“一半”吗?
  学生纷纷跑上黑板画出半个圆,半个汉字,等等。
  教师请学一一介绍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
  师:数学里的一半怎么表示呢?(学生思考回答:二分之一)那二分之一该怎样写呢?请小朋友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了很长时间,终于知道怎么写二分之一。)
  『反思』从以上教学可以发现,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数学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如今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了。不少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因为他们知道,讲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其实这是片面的理解。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奥苏伯尔曾明确指出:接受学习、探究学习与意义学习、无意义学习这两组概念涉及到两个不同的维度,是相互独立的、互不依存的。像上述教学片断中,至于“二分之一”怎样写,是人为规定的,笔者认为选择教师讲授示范,效果会更好,教学时间和过程会更优化,会更合理。
  『对策』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处理好上述几种学习方式的关系:
  1、转变片面认识。无论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还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都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学习方式。一般来讲,如果要学习的概念、法则、结论等学生能够去发现的,就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发现学习或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如果学习内容没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去发现,也不容易被发现,则可以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