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纪实、反思与评析

时间:2016-11-0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迅速地数、读、写11~20各数; 
    2.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1组成的; 
    3.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4.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进制。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及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数数、读数和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建立以1代10的表象,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流程: 
    一、设疑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到一个新的教室上课,同学们的坐位有了些变化,谁能帮老师数一数,这1组有多少名同学? 
    生:这一组一共有13名同学。 
    师:你们以前学过这样的数吗?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比10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分析:审视教材,主题图的作用让我思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主题图就是要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比10更大的数,继而学习新知。因此我教学时将导入调整为:请学生数1个小组的人数,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 
    那么,教材中的主题图就不用了吗?毕竟,除了让学生发现生活中比10更大的数以外,教材中的主题图还起到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作用。细心的教师会发现,“11~20各数认识”部分的教学还有其后续内容,就是对20以内不进、退位加、减法的教学。我想主题图也可以在进行加、减法教学时再应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 
    二、探索新知 
    师:课前,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些小棒,咱们来进行一项数小棒的比赛!这比赛的规则是什么呢?看谁最先数出10根小棒,数完的同学把小棒举起来。开始!(生活动。) 
    师:我发现有的同学比老师数得还快,真棒!你是怎么数的? 
    生:我是1根1根数的。 
    生:我是两根两根数的。 
    生:我是5根5根数的。 
    …… 
    师:同学们数的方法真多!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手中的10根小棒像老师这样捆成一捆。遇到困难的同学请举手示意。 
    师:把捆好的小棒拿在手里,(板书:1捆。)这1捆小棒有几根啊? 
    生:10根。 
    师:如果你再拿1根放在手里,(板书:1根。)现在一共多少根? 
    生:11根。 
    生:11根小棒就可以用1捆加上1根来表示。(板书:11根。) 
    师:11根小棒在计数器上怎么拨?这1捆怎样拨?(将1捆小棒贴在计数器十位档的上方。)这1根又怎样拨?(将1根小棒贴在个位档的上方。) 
    生:在“十”这档上拨1个珠子,“个”这档上拨1个珠子。 
    师:(指个位上的珠子)这个珠子代表什么? 
    生:代表1根小棒。 
    师:另一个珠子代表什么? 
    生:代表1捆小棒。 
    师:(指个位。)这里的1个珠子就代表1根小棒,这个位置数学上我们叫它个位。(指十位。)这里的1个珠子就代表1捆小棒,这个位置数学上我们叫它十位。十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几?个位上呢?一个10和一个1合起来叫做多少? 
    生:11。 
    师:看看这个数——11,组成它的两个数字都是1,有什么不一样? 
    生:1个写在十位,1个写在个位。 
    师:十位上的1表示多少?个位上的1表示多少? 
    生:十位上的1表示10,个位上的1表示1。 
    师:同学们真聪明! 
    师:我们在写数字时,要按照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先写十位的1,再写个位的1。让我们一起动手,写出一个漂亮的11吧! 
    【分析:在11~20各数中,最“特殊”的就是11了。这不仅是因为11是继10后出现的第1个数,更因为11的个位和十位都由1组成。如果学生能够理解11的意义,对其他数的生成就会顺理成章。通过前期的研究与对不同版本教材的研究我发现:几乎所有版本教材中对于这部分内容都有计数器的设计,这说明计数器是直观抽象出1捆小棒在十位上拨1的最好的过渡手段,最能让学生抽象出11的生成。因此,我打破了教材中先摆11~20各数,再拨的呈现方式,而是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让学生生成11——数小棒,将10根捆成一捆,再到计数器上抽象出十位上的1。让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实现将实际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突破我的设定: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的教学难点。 
    不少老师建议我不要在课堂中引入计数器,尤其还是学生人手1个。学生注意力被分散的同时,拨计数器对学生来说也很抽象,但教材中的计数器,安排在小棒与数之间。而就他们的摆放位置,我们可以发现,计数器介于小棒和数之间,是架在小棒与数之间的1座桥,是由小棒到数这个抽象过程中的“半抽象”环节,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十位”和“个位”所表示数的含义。计数器就是用来直观抽象1捆小棒在十位上拨的1,是最好的过渡手段,增加学生对十的数位感,更好生成10以上数的数感。因此,我不但要在本节课中引入计数器,而且还要学生每人都经历拨计数器的过程,去操作、感知。学生很自然地就抽象出了十位上的1。计数器对学生来说,既是玩具又是学具,而掌握计数器,既是知识又是技能。相信这对学生将来学习更大的数的认识,会起到基奠的作用。】 
    三、构建新知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11这个数,那么12根小棒应该怎样拿 ?在计数器上又怎么拨?同桌之间互相看看。(学生可互助。) 
    师:13这个数又是怎么拿小棒?计数器上又是怎么拨?再拨给同桌看看相互检查一下。 
    师:那么14、15、16、17、18、19,这些数又是怎么拿小棒?计数器上又怎么拨?同桌互相做做看,看谁做得最快最准确?(生活动。) 
    师:刚才大家都在拿小棒,都在拨计数器。现在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生:都拿1捆小棒,另一边再拿4根、5根、6根、7根、8根、9根小棒。计数器上只要在个位1个1个加上。 
    师:同学们今天非常专心,学得真快。你们开心吗? 
    师:那么20根小棒又怎么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