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什么是面积”教学纪实与反思

时间:2016-11-0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3.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1.面积概念的形成。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小黑板,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卡片,硬币,学具袋,彩色笔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设计“我说你点”的游戏:老师说,学生指,看谁反应最快,能够指正确。) 
  师:刚才我们一起玩了游戏,在这个游戏中还蕴含着数学知识。谁能猜一猜在游戏中你们点到的是什么?(生交流。) 
  师:其实啊,你们点到的都是它们的“面”。(板书。) 
  【意图:教师设置游戏情境,学生用眼睛、手等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物体或图形的面,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探索感知面积大小 
  1.摸一摸。 
  师:现在请同学们动手摸一摸自己手的面、数学书的面、课桌……摸一摸你身边物体的“面”。(生活动。) 
  师: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生汇报,师板书。)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能摸到的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有些“表面”是平平的,有些“表面”是弯曲的,有的大,有的小。 
  师:物体表面的大小,你们能用数学语言给取个名字吗? 
  (生自由发言。)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物体的面积。(板书:面积。) 
  【意图:利用学生周边的事物,让学生通过摸一摸、说一说哪个面大,哪个面小,比较自然地引到数学中面积的含义上。】 
  2.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 
  小组活动:把手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卡片的轮廓描到纸上,将描好的图形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小组涂的图形中哪个是最大的?哪个是最小的? 
  师:刚才你们涂的都是什么图形啊? 
  生: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师:你们涂的这些都叫平面图形。通过描轮廓和涂色,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平面图形有大有小。 
  师:那么平面图形的大小叫什么呢?(板书:平面图形的大小。) 
  生:面积。 
  【意图:在描与涂中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面有大有小,丰富对面积的感性认识。】 
  3.小结“面积”的含义。 
  师:现在,大家知道什么叫“面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板书:什么是面积)同桌用简练语言互相说一说什么是面积。(生归纳小结。) 
  师: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数学专家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你们说的和专家说的很接近,同学们的概括能力真强。 
  4.面积与周长区别。 
  师:通过刚才的涂和画,想想周长和面积是一回事吗?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生:周长是物体表面边线的总长,而面积是指物体表面的大小。 
  【意图:在学生充分感知并形成表象后,教师将知识升华到理性的高度,明确知识的本质意义,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并把这些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的全体,从而形成面积概念。通过涂色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能和物体表面的周长做个区别,再次巩固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三、比一比,探究方法 
  1.小黑板出示一组图形。 
   
  师:现在请大家看小黑板上的这两个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