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质数和合数的认识”教学纪实与评析

时间:2016-11-0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能判断出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以新闻导入。 
  师:刚才大家提起“哥德巴赫猜想”,我也很感兴趣,并且一直在收集这方面资料。(出示课件。)很巧前一段时间有段报道——小时候就听说有人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做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出示课件。)今天竟有人悬赏100万美元求证“哥德巴赫猜想之解” ,“哥德巴赫猜想”究竟是什么,同学们对此有兴趣吗?(出示课件。) 
  出示:大于4的偶数总能写成两个奇素数之和。 
   师:谁来读一下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生读。). 
  师:就这样一句话同学们读懂了吗?有什么疑问? 
  生:我知道奇数,但不知道这里的素数是什么数。 
  师:你看得真仔细,为了验证那句话,我们要知道素数是什么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好吗? 
  生:好。 
  【评析: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悬念顿生,兴趣盎然,思维处于欲罢不能的愤悱状态。此时教师巧妙地把握住时机,导入新课。从新闻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的条件。】 
  活动二: 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活动目的: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的过程,发展推理、演绎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师:我为同学们准备了1~12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找出这些数的约数。写出1 ~12的约数,数一数约数的个数,填入表中。(表略。) 
  (学生做完后,抽一生作业展示,其余学生判断他做得对不对,然后根据约数的多少,同学们把手中的数字卡片摆放在相应的集合圈里。) 
  1 
  只有一个约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 3 5 7 11 
  有两个约数是质数 
  4 6 8 9 10 12 
  有两个以上的约数是合数 
   
  师:请同学们看书,结合我们刚才的分类,你有哪些收获。(生小组合作探究质数与合数的概念。) 
  生: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质数或素数。例如:2、3、5、7、11。 
  生: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的约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例如:4、6、8、9、10、12。 
  生:我知道了,前面的素数就是我们刚学的质数,也就是约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的数。 
  师:你回答得十分准确,思路清晰。 
  师:质数和合数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 
  生:主要区别是这个数的约数的个数。 
  师:用同样的方法找出13~20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学生讨论后得出13、17、19是质数,14、15、16、18、20是合数。使知识进一步得到发展。) 
  (试着让学生给质数合数下定义。要求重视关键词:“只有……两个……”、“除了……还有……”。指导诵读,并深入理解这些文字的含义,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知道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等。) 
  师:看来同学们对质数和合数已经有了初步理解,能否试着写一个符合这个猜想的式子吗? 
  生:8=3+5 3、5是奇数,3、5是质数。 
  生:14=11+33、11是奇数,3、11是质数。 
  …… 
  师:同学们都有兴趣举例,拿出本子来,看谁举的多。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我想你们肯定是未来的数学家。 
  师:谁能再举几个合数。 
  (生举例。)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认识质数和合数。(板书课题。) 
  【评析: 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判断质数、合数方法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以一个“裁判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力求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控制学生的讨论结果。同时教师也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课堂气氛和谐、民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三:学生自己选择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活动。 
  活动目的:教师把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位置让给学生,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多分给学生使用,把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多留给学生处理解决,教师做好组织、设计、指导或点拨。主导者要让贤于主体者,采用这一教法,可让学生认识“自我”,感受到“自我”的价值。爱因斯坦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