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除法”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时间:2016-11-0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北师大版)第一单元“除法”安排了“分苹果”以及相应的“试一试”、“说一说”、“练一练”和一个综合练习。 
  教材的编排在以下几方面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及要求。 
  1.为学生创设“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情境。通过“分苹果”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探索、归纳、抽象出除法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通过“分草莓”的除法竖式,初步探究“有余数的除法”中试商这一关键问题,为除法计算中的试商作铺垫;通过“租船”活动,探究、交流怎样在实际生活中合理应用除法中的余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以“分苹果”、“分草莓”等生动的画面呈现教学内容,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较快地进入探索数学问题的情境。 
  3.在“试一试”、“练一练”和例题中设计了给学生留有较大思维、探究、表达、交流空间的题型,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一,问题提出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要由学生自己在反映实际生活的插图中寻找、发现、处理。这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存在于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问题。同时,由于学生亲历了寻找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搜集信息、处理数据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如,第5页第5题,右侧提出:“平均每个花瓶插几枝,还剩几枝?”中间画有三个花瓶,左侧画有鲜花并标有22枝。又如,第6页提出:“21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只船?”插图上有“租船处”,有“每只船每时3元”的牌示,有标明“限乘4人”的船只,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分别要经历:找出三个花瓶的“3”、花的总枝数“22”;找出每只船可乘人数“4”、舍去“每船每时的费用3”。同时分析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最后确定计算方法。 
  其二,设置探究性题目,让学生在充分思考、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在多种解决方案中,寻求合理的结论。如第6页“21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只船”的问题,学生需结合有余数的除法,在6只船或5只船两个方案中寻求合理解答。又如,第9页第7题“乘车去机场”,也是要在多种派车方案中作出最优选择。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及获取知识的过程。实践操作活动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知识并逐步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本单元的实践操作活动,要在解决“余数比除数小”这一结论和“试商”过程两个重点内容上下功夫。 
  (1)第3页“试一试”中的(1),是通过怎样分的操作,验证竖式的对与错。先组织学生按左图进行实践操作,得出商是3,余数是2的结果,去验证、说明右图中哪个竖式正确,哪个竖式错误。学生经历对(1)的抽象,再经历(2)的竖式计算,最后通过比较,得出“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 
  (2)“分草莓”的活动,是使学生经历“还可以再分”或“不够分”的过程。认识竖式中余数比除数小,不能再分,或竖式中除数与商(实为“试商”)的积比被除数大,不够减即不能继续分。让学生理解“8×6=48”,48比55小,余数比除数小,“8×7=56”,56比被除数大,不够分的算理,进一步积累“试商”的经验。 
  重视实践操作,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数学学习活动都要进行实践操作,但每项操作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有实际价值,即要有助于学生体验、认识某一理念,理解、抽象、概括、验证某一概念和计算法则,而不能盲目采用实践操作活动,致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只停留在形象直观上,无法抽象。如本单元中“倒茶”、“分火腿肠”、“插花”、“装瓶”等题目,只要引导学生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思考、分析,不必一一进行演示或操作。 
  2.“租船”情境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范例。在以往的教材中,这类问题仅在教学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的知识后偶尔在练习中出现过。但是,这类问题在学生的生活中屡见不鲜,是无法回避的。这一知识点虽然蕴含“去尾法”、“进一法”,但在这里并不是要让二年级学生理解、掌握上述方法。所以,教学时除让学生认真解答教材所编排的题目外,还可酌情组织学生自行试编题目交进行交流,一方面可以扩大这一知识点的应用范围,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关注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记忆及运用。在用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时,乘法口诀是最基本的知识和工具。计算的正确率、速率,均取决于对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针对学生智力发展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中务必关心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发现较差或稍差的学生,均应及时给予帮助。 
  4.“怎样合理派车?”是要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使学生智力得到训练、发展、提高的过程。因为有多种派车方法,所以也是学生探究问题,表现自我,进行合作交流的最佳题材,为此可组织一次讨议交流会。由于本题不涉及车费,所以只能以座位少空或不空为合理的标准。如2大、3小满座,最合理;3大1小空4座;9小空2座…… 
  另外,对于练习一第8题(思考题),不作普遍要求,教师可以酌情适时适当地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引导。估计学生会采用以下方法解答:一是照图示穿珠子,然后去数,这既不现实,也不能达到探究、发展智力的目的;第二是照图示继续画圈、涂色,然后再数,但仍不是最佳方法;第三是探索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这也是编排本题的目的。应引导学生运用“5”的乘法口诀,从第一颗起,顺序将5颗珠子分为一组,每组中前2颗是白色,后3颗是蓝色,如第11颗是10后面的一组,属前2颗是白色;第18颗是15后面的一组,属后3颗是蓝色。这样就能用除法判断任意一颗珠子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