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对重组数学教材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6-11-0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课程改革几年来,笔者从课程改革开始的每节课都要重新组织学习素材,到现在的理性操作,深感思考教材是否重组这一问题,应三思而后行。 
    1.教材的编排意图是什么?吃透教材的编排意图是确定是否重组教材的前提。教师在研究教材时,应分析教材提供的情境图(主题图)蕴含哪些数学思想,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单元中的几个例题是否需要增删,教材安排的几组练习有没有层次性,哪几个练习应放在哪一课时练习,教材范例中的教具、学具,我们具备吗,能否有其他替代物等。只有这样,才能整体把握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做到“用教材教”。 
    例如,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课本安排5个例题,每个例题的后面配有“试一试”、“练一练”,最后通过“练习五”进行巩固。我认为这5个例题都有其侧重,例题1通过“购物”情境导入,旨在通过“购物”这一活动,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独立思考和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例题2通过去游乐场活动“买票”的情境呈现数学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题3是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例题4是讨论研究“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规律。例题5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探索连乘的估算方法和计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教师应弄清楚的是,这里的“实际问题”其实就是连乘应用题。 
    这个单元中创设的情境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感到亲切,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直接用书中的情境图展开教学,而条件相对薄弱的学校,也可以用语言描述情境,教材所配练习有一定的梯度,灵活性较强。如果压缩例题或练习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就不够扎实,也由于学生没有进行一定量的技能训练,对后续学习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按教材安排进行,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重新整合教材有必要吗?现代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在认识新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同化或顺应,使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学生只有积极自觉地进行认知活动,激活大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才能实现在内化中的再建构。数学教材是适合一般学生的学习内容,它不可能顾及每个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事实上,由于学生受生活环境、学习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同一年龄层次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在确定是否调整教材时,还要从学生的认知层面进行多方面的思考。 
    例如,“百分数的认识”这一内容(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材内容是这样呈现的: 
     
    从学生的现实认知起点来看,他们或多或少已对“百分数”有了一些认识,如读、写百分数,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等。如果按书中的安排进行教学,学生的兴趣不太浓,因为这些内容学生不太熟悉,问题没有挑战性。因此,我在教学这一部分知识时,将呈现形式进行了改组。首先出示下面一组信息: 
    五年级一班有学生40人。今天的出勤率是100%。“三好生”占全班人数的20%。“金点子”数是学校计划的115%。 
    (1)读百分数。学生各自选一句含有百分数的话读一读。 
    (2)写百分数。先让会写的学生到黑板上书写,教师在指导、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百分数的规范写法,然后让学生在草稿上写几个百分数。 
    (3)交流生活中见到的百分数并说说这些百分数可能表示的意义。(课前让学生自己搜集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百分数。) 
    (4)抽象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5)结合上面提供的信息说说这些百分数的实际意义。 
    (6)教学课本“比一比”中的(1),教师描述:今天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现在请大家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在一场足球比赛中,乐安队获得了一次罚点球的机会(同时展示课本情境图),你们认为选谁去罚点球呢?接着组织学生讨论,并说明理由。 
    (7)比较百分数与分数,并进行多种练习。 
    这节课将书本内容重新改组后进行教学,学生兴趣盎然,气氛非常活跃,因此,将这部分内容这样调整是合理的。 
    3.改组后的素材比原教材好吗?如果重新改组后的学习素材比原教材更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这样的改组是有效的,否则还是按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比较切合实际。 
    如上面“百分数的认识”,改组后学习素材体现出以下几点好处: 
    (1)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由于百分数的读、写和表示的意义等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已有所了解,所以将这部分内容调整到前面进行教学,更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诚然学生在学习时也可能出现一些错误,但是正是由于可能出现“错误”,学生的“警惕性”也就特别高,这就为学生的数学思考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2)体验数学的实际应用。将教材中“选队员”一例安排在揭示“百分数”的意义后进行教学,学生不但能体验到百分数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能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3)更能彰显学生的主体性。现代教学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调整,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他们在讨论中思考着、争论着,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重组数学教材时,应该从辩证的角度去分析思考,既不能将教材看作是不可逾越的“圣旨”,也不能在上每一节课时都“另起炉灶”,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