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教学片断实录与评析

时间:2016-11-1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片段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时认识了哪两个长度单位?回忆一下,谈谈你对这两位“老朋友”有哪些认识? 
  生1:米和厘米都表示物体的长度。 
  生2:1米比较长,约有这么长(边说边比画);1厘米很短,只有这么长。 
  生3:我知道1米=100厘米。 
  生4:要知道物体的长度,要用尺来量。测量时,物体的左端对准0刻度线,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几只小蚂蚁标本,同学们先估计小蚂蚁的身长是多少,再分小组动手测量验证一下,好吗? 
  (学生有序估计并参加测量活动。) 
  汇报。 
  组1:小蚂蚁的身长不到1厘米。 
  组2:小蚂蚁身长只有尺子上的6小格。 
  组3:好像是6毫米。 
  师:对呀!尺上的每1小格是1毫米,6小格就表示6毫米。在测量时,当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用“毫米”来表示,我们今天将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看到这一课题,你们想了解什么? 
  生1:我想知道哪些物体的厚是1毫米。 
  生2:我想知道毫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3:我想知道怎么读测量结果。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这么多问题,我们来一起研究。 
  评析:课始,教师以“介绍你对‘老朋友’的认识”激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顾,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继而创设估测小蚂蚁身长的情境。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测量活动,初步认识毫米产生的背景,体验毫米这一单位的适用性和精确性,感知毫米产生的意义。接着教师设置“障碍”,唤起学生认识毫米的强烈愿望,并顺应学生需要展开教学。 
   
  片段二:活动引领,主动建构1毫米长度观念 
   
  活动一:看一看、比一比。 
  让学生仔细观察直尺上1毫米有多长,并在小组内用手势比画说明。 
  活动二:找一找、说一说。 
  学生在物品袋中找一找哪些物品约厚1毫米,并看着实物说一说。 
  学生汇报:1角硬币、银行卡、算术练习本……都大约厚1毫米。 
  活动三:数一数、猜一猜。 
  数一数1毫米厚的算术练习本有几页,先猜一猜数学课本厚几毫米,再量一量。 
  评析: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数一数”等活动,将毫米与生活中的实物建立联系,形成表象,体会毫米是用以表示比较短小、比较薄的物体的长度单位;通过“手势比画、数一数、猜一猜”加深对毫米的认识,主动建构毫米的长度观念。 
   
  片段三:观察比较,找出毫米与厘米的关系 
   
  师:从直尺中,你们能发现毫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吗? 
  生1:我发现1厘米内有10个小格,是10毫米。 
  生2:每1厘米内有10个小格,是10毫米。 
  (课件演示直尺的刻度排列,在数格活动中概括1厘米=10毫米。) 
  生3:我发现每厘米中间都有一条稍长的刻度线,它表示5毫米。 
  师:这些稍长的刻度线,叫做5毫米刻度线。这些刻度线对测量有什么用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交流。) 
  评析:让学生观察直尺刻度的排列顺序,在经历数格活动中发现每1厘米是10毫米,从而使学生对1厘米=10毫米确信无疑。在感悟5毫米刻度线对获取数值的“参照”关系中,加深学生对直尺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片段四:操作实践,形成能力 
  师:小明和小芳用不同的直尺分别测量两把钥匙的长度。(课件演示下图)哪把钥匙长一些? 
   
  生1:小明的钥匙长3厘米4毫米,小芳的钥匙长5厘米4毫米,小芳的钥匙长一些。 
  生2:(面带疑惑)我觉得两把钥匙同样长,都是3厘米4毫米。 
  师:谁说的有道理?(随后将同学们分成正、反两方辩一辩。) 
  学生在辩论中达成共识:小芳的钥匙从刻度2到刻度5,占3个大格,是3厘米,4个小格是4毫米,全长也是3厘米4毫米,两把钥匙同样长。 
  师:图中的3厘米4毫米还可以表示成几毫米?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通过数小格发现3厘米4毫米就是34毫米。 
  生2:我们在测量时要细心。3厘米是30毫米,与4毫米合起来是34毫米。 
  生3:4厘米是40毫米,钥匙比4厘米少6毫米,所以是34毫米。 
  生4:钥匙的长比3厘米5毫米少1毫米,是34毫米。 
  师:请同学们用掌握的测量方法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品在测量时能用毫米做单位。先估计你要测的物品有多长,再测量验证。看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 
  (学生操作实践。) 
  评析:此环节通过创设“哪一把钥匙长一些”这一有效情境,认识用两把尺子和不同方法测量的结果,促使学生形成思想碰撞,并通过当场辩论,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灵活使用测量工具的意识和细心测量的习惯,适时渗透德育。借助直观图单位改写,促进学生积极的数学思考,在交流中互学、互补、互评,实现了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在对毫米建立清晰表象后,教师放手让学生投入估测活动,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