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在体验中探索――《认识平面图形》教学片段赏析

时间:2016-11-1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片段
  在教学《认识平面图形》一课时,老师创设情境引出平面图形后,设计了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来感知“面在体上”的活动。
  师:桌面上有许多物体,你能从桌面上的这些物体中,找出这些平面图形吗?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生1: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
  生2:从圆柱上找到了圆形。
  生3: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4:从三棱柱上找到了长方形。
  生5:从长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6: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师: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些平面图形就在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身上,那你能想办法把它们从立体图形的身上搬到纸上吗?
  生齐答:能。
  师:小组讨论,比一比:哪组想的办法多?
  (学生讨论交流)
  师;你们组想出了什么办法?
  生1:可以用铅笔沿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的边画下来,再用剪刀剪下来。
  生2:用立体图形的一个面蘸上印泥印在纸上,纸上就会留下图形。
  生3:可以用纸包在立体图形的上面,用手沿着边使劲摁,就会留下痕迹。
  生4:可以用各种形状的印章来印。
  生5:用橡皮印出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纸上会留下图形。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
  评析
  教师认真依据新课标的精神设计教学环节,使我们真正体会到了:让每个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有个性。
  1、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体验学习”。体验学习是学生把他人的间接经验与知识转变成自己的直接认识的必要条件。数学的抽象仍是属于操作性,它的发生发展需要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的阶段,而最初的来源又是十分具体的行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注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平面图形的直观体验,,获得新旧知识的连接,利用物体的面画出平面图形,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体验,感悟出由物体可以抽象出面。让学生尽情体验,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满足,是老师教学的主旨。一切教学中富有活动性,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天地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要改变传统的“传授接受”模式为“探索
  发现”的学习模式,因此,在学习中很多知识都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去感悟。如:这些图形的家安在哪里?那你能想办法把它们从立体图形的身上搬到纸上吗?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各种材料,经过积极主动的思考,创造了各种方法,得到了平面图形,从而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让教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容忽视。新颖有趣的教学环节能激发学生的愉悦情趣。而良好情趣的感受又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这是认识活动中很重要的方法和手段。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哪组想的办法多?通过这样的导向,学生们都进入了角色,全身心的、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正确的导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引导者、也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由于教师的激励,使学生充满了学习的激情;由于教师的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维路线,进行积极的思考;由于教师的参与,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活力,充满了生气。这样的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成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