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段及反思

时间:2016-11-1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也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片段一:谈话导入,初识单位“1”。 
    (教师出示1/4 ) 
    师:你能在下面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1/4吗?(多媒体出示下列各图,学生分别在图上画出“1/4”。) 
     
    师:在表示1/4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分的对象相同吗? 
    生:都是把一个物体(或图)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1/4。 
    生:分的对象不同,有的是一个实物,有的是一个计量单位,有的是一个图形,但都是一个“整体”。 
    师:一个计量单位可以看做一个“整体”。关于“整体”,你还能举出什么例子? 
    生:1千克、1小时等。 
    生:一所学校的人数、一堆苹果、学校图书室的藏书量、捐给“手拉手”学校的衣物、一段路的总长度…… 
    师:一个实物、一个计量单位、一个图形等是一个“整体”;全校的学生、全班学生、停车场里的全部汽车等都可以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叫做单位“1”。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这样的5份,用分数怎样表示?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这样的5份用5/7表示。 
    片段二:实践探究,理解单位“1”。 
    师:四人为一组,从学习材料里面任取一种(若干张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1米长的绳、20个小正方块),用分一分,画一画、涂一涂的方法写出你想表示的分数。 
    (学生分组活动,8分钟后汇报每组的活动结果。) 
    第一组:我们小组是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4。 
    师:平均分这张长方形纸还可以得到什么分数? 
    生: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5/8;如果平均分成26份,表示这样的10份就是 。因为一张长方形的纸可以任意平均分,所以可以得到无数个分数。(学生展示 。) 
    第二组:我们组把1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2份就是2/4,如果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6份就是6/8(学生边说边演示对折的过程和表示6/8的部分)。 
    师:这组同学演示得非常好,同学们课后试着折一折。 
    第三组:我们组是把12个小方块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就是3/4,如果平均分成6份,表示这样的5份就是5/6。 
    师:有疑问吗? 
    生:其中的一份是3个小方块,怎么3份又是3/4呢? 
    师:有谁能解决这个疑问? 
    第三组的成员:我们把12个小方块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3块,表示这样的3份(9块)就是3/4;把12个小方块看成一个“整体”,如果把这些小方块平均分成6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1/6,意思是1份是2块,2块是单位“1”12块的1/6,5份(10块)就是5/6。 
     
    师:大家同意这个解释吗? 
    (学生有的明白,有的还有疑惑。) 
    师:同学们认真想一想,自己觉得难在哪里,然后利用手中材料,再分一分,比较一下,可以相互交流。 
    (学生动手操作,5分钟后汇报结果。) 
    生1:我们组把8张正方形纸片看成一个“整体(单位‘1’)”,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每份2张正方形纸片,就是这个“整体”的1/4;如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4张正方形纸片,就是这个“整体”的1/2。 
    生2:我们把20个小方块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个小方块,也就是这个“整体”的1/5;如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10个小方块,也就是这个“整体”的1/2。 
    师: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接着引导学生看教科书,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反思: 
    1.本节课是概念课。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操作——感受——理解——归纳——运用,让学生在动手折一折、涂一涂、摆一摆等操作中自己提出问题、选择方法认识单位“1”;在观察、交流、修正和比较中逐步归纳出分数的意义;整堂课都在关注学生非认知因素如情感、态度等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 
    2.本节课的教学,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作者单位 
    红河州个旧市人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