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如何做好期末总复习

时间:2016-11-1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也不同于练习课。我们认为,对于期末的总复习课来说主要的任务是:首先,要对本学期学过的知识进行盘点,通过盘点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其次,通过复习把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形成知识的网络系统,使学生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三,通过复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下面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就如何做好期末复习的话题,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 
     
    一、通过复习,有序地整理知识使之系统化 
     
    小学数学知识本身有其系统性,因此,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做纵横向的归类和整理,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孤立与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 
    例如,在复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本册的各单元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如下) 
     
    通过整理。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进一步掌握与运用知识是非常有益的。
     
    二、针对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复习 
     
    在复习课上,教师既要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整理,还要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组织有效的复习。建议教师在复习前要做好两件事:第一,要认真统领全册教材,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再次剖析教材的重、难点。第二,要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及对调研情况的分析,查找到学生的知识漏洞,然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一)计算教学 
    1.万以内的加、减法。 
    (1)万以内的进位加法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常常容易出现错误。 
    如:4674+2083=6657 
     4 6 7 4 
    +2 0 8 3 
     1 
     ________ 
     6 6 5 7 
    这道题在计算百位时,学生没有把十位相加满十进上来的1加上。为了避免这样的错误,在计算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进位的“1”写上,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另外,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还要注意指导学生的书写格式及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2)正确计算退位减法,尤其是连续退位的减法是学生学习万以内减法的难点。要想提高学生退位减法的计算正确率,首先,学生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要熟练;其次,计算时学生要明确退位的原因,即学生要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第三,还要使学生养成每算必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2、有余数的除法。 
    这部分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除数与余数的关系,理解“余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这一规律。另外,学生能根据已知的除数、商和余数求出被除数,或者根据被除数、商与余数得到除数。 
    3.多位数乘一位数。 
    (1)口算乘法。 
    口算题目要注意经常练习,如每节课开始都安排三至五分钟时间,以某一部分口算内容为主,适当练习其他题目。练习的形式要尽可能多样化,如听算、视算、看谁做的又对又快等等,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为笔算打好基础。 
    (2)笔算乘法。 
    复习时,教师不要只强调练习,要引导学生结合一些典型题目复习相关的计算方法。例如,499个3连加的和是多少?表面是求和,实质是求积,应列式为499×3进行计算,使学生在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的基础上深化对乘法意义的认识。 
    4.分数的简单计算。 
    计算同分母分数加法时,有的学生会出现用分子与分子相加,分母与分母相加的错误,如1/8+3/8=4/16。要避免出现这一错误,关键在于正确理解计算法则中分母不变的道理。 
    (二)概念教学 
    1.量与计量。 
    (1)名数、单位名称、量数之间的关系。 
    名数就是量数后面附有单位名称的数。像6吨、50千米、15秒等都是名数,它们分别由“6”、“50”、“15”和计量单位“吨”、“千米”、“秒”组成。 
    (2)计量单位。 
    本册教材主要学习的计量单位有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重量单位:吨;时间单位:秒。在实际应用计量单位时,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各种计量单位。例如,日常生活中买米、买煤。一般用“千克”作单位;火车、汽车的载重量,通常用“吨”作单位;计算两个城市间的距离以“千米”作单位等等。因此,在采用适当单位时,要根据生活经验和对计量单位的感性认识来选择。 
    (3)比较大小。 
    比较名数的大小时,需要学生注意不能只比较数的大小,也不能只比较单位的大小,而应该比较带有单位名称的数。如果单位不一样,首先要统一单位,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简单的单位换算。 
    无论是长度单位毫米、厘米、米、千米间的换算,还是质量单位吨与千克间的换算,对于学生来说都不难掌握。但时间单位却很难用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因此,复习时,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并掌握相关时间单位的换算方法。例如,1分30秒=( )秒,可以这样思考:1分=60秒,1分30秒就是60秒与30秒的和为90秒。 
    2.四边形。 
    这部分知识中,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正确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是教学重点。而理解周长的定义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教学难点。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层复习: 
    (1)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2)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3)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及周长计算公式(如下图)。 
     
    3.分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分数。 
    在理解分数意义时。一要理解单位“1”,二要注意“平均分”。自然数“1”和单位“1 1’是有区别的,自然数“1”只表示一个物体;而单位“1”,既可以表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