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生活化”不应让计算变复杂――由“天高地厚”一题想到的

时间:2016-11-2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浙教版11册《数学作业本》上有这样一道题目:你知道天高地厚吗?知道!天高,就是围在地球外面大气层的厚度,平均是3000千米;地厚,就是地球的半径,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请算出沿地球赤道横截面外大气层的面积。(截面如下图)

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发现没有几位学生能够完全做对。分析学生的解题过程发现,错误的主要原因,既不是不理解“赤道横截面外大气层的面积”这句话的意思,也不是不知道要运用圆环的知识来解答,而是复杂的计算让许多学生伤透了脑筋:2次4位数的平方,一次圆周率乘八位数的计算,这样复杂的计算着实让许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订正时,教师和学生也就不断地纠缠与复杂的计算之中。而在11册作业本中像这样复杂的计算还有很多。

有学生在数学周记中这样写道:《数学作业本》上有一道题目,好像是“天高地厚”,可把我累垮了,题目中的数好大好大,结果得数是九位数,为了计算这道题目,我头发也“白”了,牙齿也“掉”了,肚子也饿了,最后终于做对了。我希望,王老师以后再在《数学作业本》上看到计算量这样大的题目,就不要让我们做了。

学生的话或许显得很夸张,但正如学生所说的那样,花那么多的时间进行如此复杂的计算,它的价值大吗?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教学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但是选择生活化的题目时应当结合小学生的现实状况和年龄特点,适合小学生解答,而不是简单地把生活的素材搬入课堂,就像电影要贴近百姓生活,但又必须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一样,数学也需要加工。作业编写者的初衷或许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大气层的巨大,但是学生在复杂的计算面前对这些全然不顾,只是在想:“怎么这么烦,怎么一直错。”当然,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器来解决这个难题,但如何引导学生合理、适当地使用计算器却一直困扰着一线数学教师。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这样的话:“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如果学生带了计算器,我们又怎样保证复杂的题目学生使用计算器,简单的题目或者可以简便计算的题目学生就不用计算器?因此,小学生一般不提倡经常使用计算器,也不提倡学生带着计算器上学,更何况计算为什么要繁到用计算器呢?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者对学生要求过高了吗?小学数学的计算应该是简单的,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应该是简洁的。

数学练习题在选取生活中数据的时候,是否可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计算,面对收集的数据会引起复杂计算的,是否可以用上“约”,适当降低计算量,又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如上面的“地厚”取“6000千米”或是“6400千米”,这样计算就变容易了,学生自然也喜欢这样的题目,“生活化”不应该让计算变复杂,否则学生会对“生活化”产生恐惧,也自然不喜欢“生活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