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发挥文后练习的评价功能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一)

时间:2016-11-0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小学语文的课程资源极其丰富,但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科书无疑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进行语文学习的基本凭借。为了凸现“文本”的重要地位,《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课文后面的练习是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一道道题目,单独地看,是一篇篇课文教学目标的一种提示;贯穿起来,则是教科书编者语文教学思想的反映。既然文后练习与课文是有机的整体,那我们就不能抱有“单纯军事观点”,只把它们作为一般的习题来处理,而要引起进一步的重视。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法的时候,要把文后练习连同课文一并研究,弄清编者的设计意图,明确评价的目标和重点,从而统筹考虑,周密安排,更好地帮助学生去研读文本,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对文后练习的钻研,首先要着眼于整体把握,对习题内容、练习形式等有个全面了解。
  
  苏教版小语五上教科书每篇课文后面都有3~5道习题,练习内容一般为: 第1题,朗读、背诵、复述等常规训练,意在继续让学生认认真真地读书,培养语感,增加其规范化语言的积累。第2题,要求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以每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为内容,提供钢笔书写的样字,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字基本功。第3题,常用词语的训练,目的是通过读、抄、用,比较意思相近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等练习,巩固复习所学生字新词,增加词语积累,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第4、5两题,是阅读训练和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的“小练笔”。前者包括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句子,学习分析自然段、逻辑段,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旨在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后者则是让学生从句式、段式、立意、写法等方面进行局部仿写练习,意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以上作业均是因课设练,没有采取按单元设置重点训练项目的做法。
  
  以上不难看出,苏教版小语五上的文后练习有如下一些特点: 注重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的培养;注重规范化语言的积累;注重听、说、读、写基本功的训练和各项语文能力的提高。我们应当根据这些特点,让文后练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充分地发挥评价功能。
  
  下面,本文仅就“发挥文后练习的评价功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这一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么一句话:“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里的“尤其要重视”5个字强调了培养良好语感的重要性。
  
  就此,我觉得有必要先讨论一下什么是“良好的语感”。
  
  对“语感”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里说“语感”是“言语交流中指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则说“语感”是“对语言表达的直接感受”;《现代汉语大词典》说“语感”是“对语言的感觉”。这些解释有的过简,有的太深,倒是叶圣陶先生的说法比较容易接受,叶老说“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正确丰富的了解力”。
  
  如果把这几种说法结合起来,把概念的界定局限在阅读教学的范围内,那么可以说,良好的语感就是通过阅读实践所获取的一种能力和素养,它主要表现为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和正确丰富的了解。
  
  接着,我们来研究一下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以及在培养语感的过程中,怎样发挥文后练习的评价功能。
  
  第一,也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原原本本地、认认真真地读课文。我们从一上第1课起,到现在五上,直到六下最后一课,文后的第1题都有“朗读课文”的要求,强调每一篇课文都要读正确,读流利,有的时候还要读出感情;强调“重视初读”,提倡“课文不读熟不开讲”,就是为了让学生直接接触文本,强化自身的阅读实践,获得真切的语言感受。
  
  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应该注意这样四个依次递进的层次: 最低层次是正确清楚地读。只要能够用普通话清楚响亮地读,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颠倒、不唱读、不顿读、不读断句,就是基本达标了。第二层次是准确流利地读。如果能够流畅、连贯地成段成篇地读,读准字音和语调,就可以评为良好了。第三层次是有感情地读。学生带着感情去读,能够“披文入情”、“情不自禁”,高兴则摇头晃脑,气愤则咬牙切齿,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优秀了。最高层次是传情达意地读。如果能够借助停顿、语速和语气等朗读技巧,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那是朗读的最佳境界了。有学生达到最高层次,我们当然高兴,而且应该加以褒奖。但我们更应面向全体,评价时起点不能过高,眼光不要只盯在朗读技巧上,而要关注学生是否认真读书了,关注他们自身情感的投入程度。我们追求的是,通过恰当的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愿意读书,而且越读越爱读,越读越想读,自信心和良好语感在阅读实践中同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