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习惯篇”的教学解析二

时间:2016-11-0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三、 策略地实施教学的过程
  
  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把写字作为一种规范来加以贯彻,而是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因素,积极去感知,认识习惯的要求,追求普遍的认同感。教师要本着“教是为了不教”的思想有策略地实施教学过程。
  
  1. 主体实践贯穿全过程。
  
  教学内容是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的,没有文字的解释,因此,教学中就必须有学生的观察参与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能充当点拨者,只能充当站在学生的身后或是身旁的参与者,决不能替代学生认识与体验。教学中提倡教师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边观察边体验。切实地让学生去看图、模仿,亲自做一做,然后再想一想,进而说一说。可以让学生先看图,再做一做,也可以让学生先做一做,发现问题再看图。总之,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是培养写字习惯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毛笔的执笔方法上要让学生多去体会。我国有着悠久的用毛笔书写的历史,古人历代传递下来的握笔方法,一定有其科学道理。只有让学生自主去发现,才可能化为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求得情感上的认同,减少由于不习惯而造成的抵触情绪。
  
  2. 巧妙看图各有侧重点。
  
  (1) 特写图片重点看。第一页的第一行有两幅图,展示了写钢笔字的执笔方法和姿势。从图上可以看出,写钢笔字的执笔方法与写铅笔字基本相同,握点与笔尖距离约一寸。另一幅图是学生用钢笔写字的侧面图,从图上可以看出写钢笔字的坐姿也与写铅笔字相同,即:坐姿端正,两臂平放桌上,眼睛与桌面的距离约一尺,胸部与桌缘距离约一拳。由于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铅笔的握笔方法,写字姿势更是早先的学习内容,所以钢笔的执笔方法与写字姿势应该着力于回顾与体验,而不是学生初学的重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去写几个字,对照图,相互观察,加以纠正。教师也可以自由巡视,加以指点。这个环节侧重点应落实在一个“纠”字上。
  
  第五页右上角毛笔的执笔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教师可以亲自示范,讲清每个指头的作用,边演示边讲解,帮助学生看清图,看懂图,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教师也可以请一位或几位有用毛笔经验的学生为大家做示范。还可以让学生看图,自己揣摩怎么执笔,相互观察,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执笔过程中的困难。如:为什么要把笔竖起来?为什么要做到“指实掌虚”?这样执笔不习惯怎么办?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是在内化要点,产生认同感。教师要细心观察,及时指出学生执笔的问题所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起步的失误会给学生的书写带来终身的遗憾。这个环节侧重点应落实在一个“细”字上。
  
  (2) 作业图片对比看。在认真写钢笔字部分出现了四幅钢笔书写的作业图片。出现这四幅图片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规范的行款(在教学中教师不必给学生指出“行款”类术语)。这类图片可以指导学生比较着观察。① 与“我”比较。以第一页在田字格中写字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田字格中写图中相同的字,然后再拿自己写的字与图中的字相比较。学生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差别。进而,教师再引导学生点出问题出在哪里,得出在田字格中写字既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要把字的重心写在格子的中心,不能侧在一边,还要注意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把字写得端正、美观等一系列注意点。在学生比较之后,还要再进行书写练习,有的放矢,会收到良好的效果。② 与图比较。四幅钢笔字作业图之间也存在着行款上的差异。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进行图与图的比较,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写,再与图进行比较。总之,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会有成就感,同时更有认同感,在今后的写字中会自觉去规范自己的书写行款。③ 与毛笔作业比较。钢笔书写的行款与毛笔的书写款式有着很大的不同。毛笔的行款经历了历史的演变,在其中有着独特的审美情趣,也有着严格的规范。如右起竖写,没有标点符号等。这些知识要通过比较学生才能够认识到。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现,帮助学生认识中国传统书写方法的精妙。要让学生明确,书写行款是不能够随意改动的,特别是毛笔字的书写款式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底蕴,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书写行款,不仅是一种规范,更是在传承一种文化。这个环节侧重点应落实在一个“准”字上。
  
  (3) 辨识图片参照写。教材中安排了两组辨识性的图片,一是认识各种钢笔,二是认识“文房四宝”与大小不等的毛笔。这些知识性的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素养中必须具备的常识。建议教师准备实物,让学生参照着图进行观察。值得注意的是,认识各种钢笔并不是认识各种钢笔的品牌,而是认识不同型号的钢笔的结构,特别是笔头构造形状上的不同。“文房四宝”与大小毛笔的认识主要在于了解各种不同用具的作用,毛笔的质地与字的大小的关系等。辨认的目的在于认清用具名称,认清作用或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观察对方带来的钢笔或毛笔,可以去拆一拆,装一装。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实物或图片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用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促使学生对笔的认识。如钢笔使用时,笔套放在哪里?不套笔套会怎样?这个环节侧重点应落实在一个“辨”字上。
  
  (4) 操作图片连贯看。无论是钢笔的使用过程还是毛笔的使用过程,指导观察时都要连贯起来看。因为这些图片呈现的并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环节,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如果可能,要引导学生亲自实践整个过程,鼓励学生质疑,讨论解决方案。如果学生能够提出图片没有反映出来的注意点则更有实际意义。以掭毛笔为例,如果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怎么也不能把毛笔掭尖,教师就可以采用相互帮助的方法,也可以用示范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掭笔应该轻轻旋转笔杆。这个环节侧重点应落实在一个“做”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