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谈谈康巴地区小学语文探究教学(2)

时间:2016-10-1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三、康巴地区开展小学语文探究教学的对策
  
  (一)抓住探究教学的特点有效进行教学实践,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是针对传统语文教学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的弊端而采用的一种教学程式。其目的在于构建一种适合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程式,使教与学都能在以探究为特征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展开。前面已经论述了小学语文探究教学的意义所在。由此,笔者认为:
  
  1.探究课一般适合于高年级学生。一学期进行一到二次即可,可以和阅读课、作文课结合起来。开始时,一学期做一次,教师要多给予一些指导,使其成功,感到有收获,增强信心,提高探究兴趣,为以后的探究课打下基础。当学生做过一、二次后,要求学生尽量独立完成。在研究过程中要求学生可以引用材料,切忌抄现成材料。
  
  2.教师要辅助学生提出好的研究题目。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平时积累资料,如剪报、记读书笔记、书报索引等,这样学生可以根据平时积累的资料提出研究课题。其次,提倡学生自己拟题,但开始时教师必须提供题目,由学生自己选择。论文参考网。题目宜小型多样,难易程度不同。学生选题时教师要适当指导,根据学生的水平,使学生选的题目适合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在我州信息相对闭塞、资料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教师更应该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与学习中发现好的题目,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题目。
  
  3.探究课要把重点放在研究过程上。要获得正确的研究结果,必须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真正活动起来,每一步都要自己去实践,这样才能提高研究能力。
  
  4.在时间上要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内安排适当的课时,教师可做必要的指导,但要循着学生的思路去指导。大量的研究活动可延伸到课外进行。在空间上校内、校外相结合。
  
  5.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度,必要时给予指导,或提出问题,或提供资料,或指导方法,或修改报告等。
  
  探究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不是只凭会教教科书就能完成的,还要平时多读书,多读报章杂志,遇到有关材料要随时积累。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二)明确探究教学的步骤,精心设计小学语文探究教学;
  
  探究式教学一般分五步:走向探究———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拓展探究———课末总结。
  
  1、走向探究
  
  走向探究即实施指向探究主题的激趣策略、亲近策略和问题生成策略,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疑向探究主题,了解探究的大体方向。如,创设相关情境、了解课前资料搜集情况、谈话引出相关生活经验的话题、组织课文题目猜读、直接进入感知文本生疑等等。
  
  2、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就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在了解探究方向的基础上,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突出自我意识。包括初步感知文本和自主探究阅读两个层次。在“初步感知”中,至少要完成三个方面的学习任务:一是初步验证题目猜读中的问题或有关的生活话题;二是提出阅读障碍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三是师生共同筛选重点研究的问题。在“自主探究阅读”中,也要完成三个方面的学习任务:一是通过自读自练解决一般性问题;二是搜集和分析相关的语言信息资料,做好点评,记下观点;三是梳理、整合意见,做好参与交流的准备。论文参考网。论文参考网。
  
  3、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合作探究两种形式。小组合作探究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一个尚待深入探讨的问题,小组成员共同交流一个尚须完善的问题。全班性合作探究主要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将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展示性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小组代表汇报式、正反方辩论式、现场问答“打靶式”、自由对话评价式、师生对话交流式,等等。
  
  4、拓展探究
  
  拓展探究的目的是拓宽学生学习与交流的空间,增加语言实践的机会。一般有主题拓展、延伸拓展、相关拓展三种。主题拓展是以本堂课的探究成果为中心所进行的辐射性语文实践活动。延伸拓展是对探究成果中产生的新问题进行研讨,或是进行探究性的质疑,课内、课外均可实施。相关拓展注重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知识的积累训练,如对课文中的空白点进行联想、对文章结尾进行延续等。进行拓展探究训练时,很多内容不在文本中,而在学生的广读博采、社会积累、生活经验与人际交往中。所以,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语文实践,在语文探究课中尤其不能忽视。
  
  5、课末总结
  
  如果教师对课末总结不在意,会给学生一个散乱没有底的感觉。简单的梳理其实很重要,同时也创造了训练学生反思学习的机会。只要总结是积极向上的,无论是探究得失,还是新问题,都可在总结之列。总结中,应该以肯定为主,最好把总结权、反思权让给学生。此外,课末总结要有重点地进行,忌面面俱到。 上述探究式语文课堂教学程式为“常式”,在具体的设计或组织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水平或教师创意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变化。
  
  (三)抓住教学、生活中的每一个契机,启发学生进行语文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一个小学生发现门缝上糊了一条厚纸,风一吹发出“啦——啦——”的响声,感到奇怪,向语文老师求教。老师灵机一动,建议他和另一同学一起研究研究。于是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找到一本书《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通过学习,又测试了厚纸片的弹性,还请教了自然老师。老师让他们把一把钢尺插在抽屉缝里,用手一拨,钢尺也唱起来了!这时两人明白了:风使劲吹厚纸片,有弹性的纸片颤动起来,发出了声音。于是二人合写了一篇题为《纸片唱歌》的小文章。其整个研究过程就是探究学习的过程——先确定题目,再查阅书报,调查访问,观察实验,掌握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得出结论,最后把研究过程和结果写成文章。这个老师以他敏锐的洞察力激发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既让学生懂得了自然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和研究能力。
  
  虽然我州的确存在老师们所说的资源有限、学生水平有限等客观因素,但是这些并不影响语文探究教学的开展。只要做语文教学的“有心人”,就没有办不好的事。
  
  我州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还有很多的困惑需要解决,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在困惑面前,我们可以有很多选择,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有的选择是适应与超越,并且在适应与超越中成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