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我是这样走进语文教学的

时间:2016-10-1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佚名
从亮相课《跨越百年的美丽》到模仿课《普罗米修斯》,再到接龙课《乡下人家》,三次课上下来,不知不觉地在心中油生出一对词语——“走近”和“走进”。
  
  细细地去查了一下这两个词的意思。
  
  “走近”是走的靠近的意思,指靠近(在外面),未进入内部;“走进”是走进去的意思,指进入到内部。
  
  为什么会自然地油生这两个词呢?我想这跟在工作室潜心地学习是分不开的。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发现以前自己学语文教语文只是“走近”了语文,虽然离语文很近,但与语文之间总是有着一段距离,一段“似近实远”的距离。那种感觉可以用顾城的诗《远和近》来形容。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我把这首诗引用到自己与语文的关系上,那就是:
  
  我,
  
  一会看语文,
  
  一会看云朵。
  
  我觉得,
  
  我看语文时很远,
  
  我看云朵时很近。
  
  为什么会有这种距离感?想来是“心”造成的,因为我的“心”只是在尽量靠近语文,而从未走进语文。
  
  而这一回,上完了《乡下人家》之后,我发现自己已走进了语文。虽然还只是小半只脚踏进了语文,但这已让我窥见到了以前所未曾领悟到的语文教学之道。
  
  十二月初知道的消息,十二月底要上接龙课,短短两个星期时间,怎么能准备的好呢?换了以前我们可能会很紧张,但工作室里似乎有一种莫名的气场,可以让我们镇静下来。两个人不急不躁地开始做第一件事,寻找能够适合两个人风格的课例。
  
  两个人讨论着选了几个课例,由于文本类型的原因,难有同时适合我们两个人风格的。
  
  幸好,桌子上有本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语文书,我翻了翻,翻到了一篇熟悉的课文《乡下人家》,这个课文我曾经上过,感觉这篇课文应该也挺适合师姐那种婉约的风格的。向师姐一提议,她看了看文本,表示了初步的同意。于是,我俩商定先都去看看文本,当然也找找其它的文本,看看有没有更好的。
  
  我记的很清楚,那天下午我因为学校有事提前回学校了。放学时,我收到了师姐发来的一条短信。短信上写着“你发现没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好像说的正是这篇课文啊!”
  
  读完短信,我心中激起的一阵联想,赶忙给师姐回了个电话。
  
  只听电话那头欣喜地说道:“这篇课文很好,你发现没有,这篇课文在那册书里刚刚是第一百页,我们是百字辈的,太有缘了,这是冥冥之中安排好的……”
  
  师姐的心可真细啊!听了她的话,回到办公室我赶忙翻看课本,真的是这样的。而且与这篇课文有关的文本内容从一百零一页到一百零四页,不正好代表着我们百字辈的四位徒弟吗?心中暗想,就这么定了,就上这一课吧!
  
  文本选好了,接下去就得设计课了。
  
  从那一天开始我们就走进了《乡下人家》。每天到了工作室,我们一道揣摩着师傅的那些经典课例,一边设计课的流程。
  
  “师傅上的《一夜的工作》中,课前师傅引用了一首短诗,效果不错。我们也可以在课前引用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小诗……”
  
  “《一夜的工作》中师傅先让学生谈谈对总理的印象,让学生把对总理的印象写在黑板上,我们课的开始也可以让学生谈谈对《乡下人家》的印象……”
  
  “《与象共舞》那个以写作本位的教学实录,你看了吗?《乡下人家》这篇文章的内容上作者是精心安排过的,文章的结构是分总结构,写作顺序上以时间和方位顺序的交叉,这些写法上的特点,我们也应该在教学中体现出来……”
  
  “你看文章的第一小节,有一组对比描写,我们可以采用师傅《普罗米修斯》中找两个相反画面的教学方法……”
  
  “你看第五小节,让学生理解乡下人家‘天高地阔’吃饭的情景,可以采用《鱼游到了纸上》中让学生演一演的教学策略,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演一演,聊一聊,造个境,让学生体会一下乡下人家那种自由、惬意、快乐、幸福的,独具特色的田园生活……”
  
  “以前我认为这个‘独特’、‘迷人’仅仅指的是乡下人家那儿的风景,现在真正体会了,这‘独特’、‘迷人’应该还指乡下人家那种特有的,与自然和谐共处,向往美好的生活的态度……”
  
  ……
  
  我们两个就这样聊着《乡下人家》,它似乎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这其间,不知不觉中渐渐的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中的一些教学设计就这样形成了。
  
  整体的教学设计有了,接下去得分配课时了。
  
  我们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以及个人的教学风格,分配了课时。我比较粗放,选了第一课时,任务是带着孩子们整体感知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光,体会文章的写法,顺带着把师姐教学中所不涉及的第二和第三、四自然段内容浅显的讲掉。师姐比较婉约,比较有亲和力,任务是带着孩子们围绕着四个特别有意境的重点词语在字里行间深入体会乡下人家那种独特、迷人的风光,体会乡下人家对于美
  
  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随后的日子,我们俩各自将自己课时的教学设计精细化,然后交流整合衔接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还对一些教学设计做了调整或者更改,并共同完成了课件的制作……
  
  此刻,接龙课已经上好了,回忆着磨课的过程,当初讨论交流的情景还是会在眼前清晰的浮现。
  
  课后师傅对我们的接龙给予评价,让我们颇感欣慰与喜悦。
  
  师傅说:“两位老师的秘妙在一个‘接’字上,‘接龙课’有两种类型,有明着接,有暗着接。虽然这一次在明接方面有承上启下,但还不够自然。但‘暗接’还是比较好的。首先是课时的内容,任务的切分上比较合理;第二,对文本语境和课堂语境的相融合的把握上,以及文本的情感基调,课境的创设是统一的;第三,两个课时在教学设计上是有前后的呼应的。例如:第一课时课的结尾有个整体回归的环节,第二课时课的结尾也有整体回归的环节,且内容是一样的。我想,接龙课‘暗接’能够成功,源于两位老师在教学意图上的相互理解,所以才能使整个教学真正的融合……”
  
  当然师傅也对我们的课所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一些建议,让我们大受启发。接下去要做的就是根据师傅的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更改。
  
  真的非常感谢师傅每一次细心的指导和关心,还有何老师一路走来对我们的帮助。正是因为他们的关心与爱护,我们才能静下心来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渐渐地走进语文。
  
  那么,目前阶段对我们来说真正的语文教学之道是什么呢?我的感觉是在轻松、自然,不知不觉之中她已悄然成了你生命中别有风趣的一部分。你会时刻念着她,不是因为压力,没有了以往的沉重感;你会时刻想着她,你在享受的——是你生命中独有的体验与感受。